A18:中国眼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8:中国眼

“109枚公章合一”的简政放权之路

天津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收纳18部门审批权,全国120个地方政府前来考察“取经”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办事大厅,李克强总理前来视察的照片摆在大厅。

  昨日,天津滨海新区政通大厦一楼,10号窗口前,20岁的刘元(化名)坐在身着白底蓝细纹条的工作人员对面,等待着工作人员将多份材料录入电脑中。

  刘元来这里办理开设新企业的业务,在24小时后,他将可以在这里取到企业资质。和以前奔波多个部门和办公室不同,这次刘元带着身份证,房屋租赁证明和少量其他材料就来办了。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刘元所处的办事大厅见证当地审批局封存了109个公章。

  “109公章合一”前传

  44天筹备多次与18部门一把手沟通

  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团开放日上,当被问起天津在深化改革上将有哪些重点时,天津市长黄兴国回应,将以滨海新区为突破,稳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建立行政审批局。当时,外界尚未意识到这意味着全区18个政府部门将其所有的审批职权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并同时废止109枚公章。

  其实在黄兴国做出表态期间,一个由天津市委市政府派出的专项工作组已经到滨海新区两个多月,组织部署行政审批局的工作,进行顶层设计。

  行政审批局的筹备工作要追溯到去年6月。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回忆,“从去年6月开始,通过对法律梳理和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的考察,研究如何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今年4月4日,天津正式成立行政审批局筹备组,在44天时间,完成机构的设立,职能划分,人员的抽调培训和相关的办公场所,以及运行计算机系统的改造。

  而在行政审批局筹备之初,其职责就已明确为职能归并,把办事人员集中、办理事项集中、机构设置集中。而这也意味着涉及了区一级审批事务的所有部门将让渡出审批权力。

  “对这个改革,大家需要认知的过程。滨海新区的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座谈会,更与18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沟通,使大家达成改革先行的共识。”张铁军说。

  与此同时,来自滨海新区商务委的程俊霞和117位不同单位新同事正在为“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演习”。

  曾从事招商事务的程俊霞,在工作中也因企业设立与工商、税务等部门都打过交道。“一个企业落户的时候,连我们都头疼。”她回忆到,一个项目谈好后,前期土地以及种种材料都准备好了。但落地办手续的时候,“我们带着企业一起跑这些部门的时候,有时候也碰一鼻子灰。”

  4月底,当各单位的业务骨干聚在一起试行用一个章来审批多达216个审批项时,大家都怀疑能行吗?

  程俊霞回忆,大家已经习惯过去的工作模式,而新的信息平台则要求信息共享,这就使得部门对所需资料进行简化。“比如过去要身份证复印件,现在办理业务只需提供一份,多个部门共享,因此需要电子版的。所以刚开始他们也有抵触。但是他们认可改革,全滨海新区是一盘棋。之后,我们就去反复沟通协调,再之后就按流程走。”

  程俊霞回忆,平时大家都在原来部门上班,到周末,负责审批区一级216个行政审批事项的新同事,以及受垂直管理的6个相关部门如工商、国税、地税、质检、公安局等集合到一起,进行联动。

  5月20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这也意味着滨海新区正式告别109个章。

  “1枚公章”已运行122天

  让材料多跑路申请者少跑路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办事大厅,看起来类似遍布各地的行政服务大厅。然而,在程俊霞眼里,各地行政服务大厅只起到“收发室功能”。

  “有一些事情受理完后,工作人员还是要拿回局里,报给科长、处长、主任签字,完成这个审批后,再拿回去。”在她看来,行政服务中心是帮百姓跑腿,但依旧要层层审批。她透露,过去各部门有要求,不能把职能100%都放在服务大厅。

  “滨海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中,各个部门是真把实权拿出来了。”在滨海新区政通大厦一楼三个审批大厅,聚集了此前区一级包括18个部门的所有审批权。这18个部门中包括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而大幅缩减后剩下173个审批事项涵盖环保、涉农、投资、卫生等方面。

  正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公室负责人卢少伟所说,“从民办培训机构的审批到大型投资项目,目前区里保留的审批事项全在这办。”

  与以前奔波多个部门和办公室不同,来办理开设企业业务的刘元看起来很放松。“我只用带着身份证、房屋租赁证明和少量其他材料就可以来办了。”而刘元面前放着的那摞事先准备好的书面材料,都是在大厅内打印的。“这些都不收费的,”他说。

  与刘元不同,同样来办理新企业设立的滨海新区本地人苏敬瑞则没那么驾轻就熟。“一些表格不会填,这里有工作人员专门帮填写表格,”他有点惊讶。“这和以前办事感觉真不一样了,太省事。”

  在张铁军看来,将区内的审批职权划转到行政审批局,解决了权力碎片化问题。他认为,由1个部门1枚印章替代了18个部门的109枚行政审批专用章。这同时也解决了“收发室”和“传达室”的问题。“而这些碎片化的权力经过物理平移后发挥了化学作用。”

  而他所指的化学作用,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分析:截至9月17日,行政审批局成立122天后,办结逾5万件审批事项,办结率达98.5%。新设立企业注册资本更比去年同期增长逾7成。而且,在滨海新区设立新企业,仅需要一个工作日。

  这些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一个类似于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线上流程管理。申办者只需在一个窗口递交所有的材料,当材料录入系统后,各个工作岗位分别在线上履行许可工作。张铁军说,这是让材料多跑腿,申请者少跑路。

  在这过去的122天里,滨海新区设立行政审批局的新闻也吸引了全国多地政府。“大约来了120个地方政府来这里考察过,最多的一天接待了6拨,其中银川市和武汉东湖区前后来了3次。”

  卢少伟却坦言,在面对各地前来考察的政府单位时,自己说的话很直接,滨海新区的改革得益于天津市高层的决心,没这个决心是干不成的。

  后来随着调研团队越来越多,卢少伟就变得更直接,“你们有没有这个决心?这是个一把手工程。行政审批局好比是一个电视剧的主角,但制作人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

  谁监督这枚公章

  纪委干部坐镇监督审批人员

  当18个部门的审批权全部收归行政审批局后,当地将要回答如何监督“一枚印章管审批”?

  在政通大厦一楼内,从A厅通往B厅的方向,几间不起眼的办公室罗列在左手边。其中一间便属于驻局纪律监察室的办公场所。

  一位来自区纪委的正处级干部带领两位工作人员,在这里上班。他们列席参加审批局的会议,监督审批人员办理时限,可以进入办理审批的信息后台,并定期通报违规现象。

  “我们对所有的审批事项明确了工作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一个操作标准,”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介绍。

  而监管的另一个主要力量则来自让渡出审批权的18个部门。卢少伟介绍,当系统受理的审批事项与某个部门相关,那么该部门则可在后台监督该事项的办理过程。

  在张铁军看来,权力清单履行由审批部门负责,责任清单由监管部门全面担当。“这使审批科学规范,事中、事后的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当“简政放权”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强,那么审批局会不会继续扩张?对这个问题,张铁军笑着回答说,审批局应该是越做越小。“本届政府简政放权,审批事项会大幅减少。”

  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生看来,滨海新区是综合改革试验区,行政审批局的改革具有突破性,但是暂时还不能推广。他认为,由于试验区的改革会涉及一些法定程序,如果要在全国推广,需要相应的法律配套。

  本版采写、摄影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实习生 赵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