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儿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儿童

为什么《亲爱的天才》是一本重要书?

2014年09月2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亲爱的天才》
作者:伦纳德·S.马库斯 编注
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年6月

  第一次听说《亲爱的天才》是2008年12月2日,那天我听旅法艺术家陈江洪先生的图画书讲座,他很郑重地提到了这本厄苏拉的书信集,说她是一位令他非常景仰的童书编辑,很遗憾此生没有机会与她合作,哪怕合作一次也好啊!

  陈江洪的遗憾令我大为好奇。这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女士就是莫里斯·桑达克的编辑,据说这本书信集里有不少写给桑达克的信,而非常凑巧的事,我当时正在翻译《野兽出没的地方》,急于想了解这本书的来龙去脉。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弄来了这本书,翻看之下,感觉如获至宝。

  □书评人 阿甲

  没有厄苏拉就没有今天的桑达克

  仅就桑达克这一位创作者而言,书信集中收录了1953年3月到1974年5月间厄苏拉写给他的27封信,在这个21年的跨度中,桑达克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图画书艺术家,问鼎过凯迪克奖金奖与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实际上,从1950年的某个下午,厄苏拉在纽约的F.A.O.施瓦茨玩具店发现桑达克并交给他第一本插画的童书起,她一直都在陪伴与呵护他的成长,除了当好编辑的角色,还扮演他的红颜知己、大姐大、导师、保护人,有时甚至是母亲的角色。这些信件,以及其他信件中诸多提及桑达克的地方,都在清晰地向我们展示这种奇特的关系。桑达克后来在访谈中说,没有厄苏拉就没有今天的桑达克。

  而就“野兽”这本经典图画书而言,从这本书信集里我们也看到了它大致的形成过程、出版前后的阵痛与狂喜、时人的欢呼与犹疑。比如我们了解到这本书最初的创意始于1955年,在草稿中名为《野马出没的地方》,经过8年的酝酿,直到1963年还在艰难地修改与绘制中,差一点没赶上那年的秋季书目。而厄苏拉是如何苦苦地却也不乏耐心地等待着、准备着,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托举上荣誉的顶峰。而在刚刚出炉的那一刻,这位大编辑就以无尽诗意的感慨向桑达克表示祝贺,并断言这是一本“伟大的杰作”!

  读着这样的信件,仿佛置身于那个童书出版的黄金年代,亲身体验那些经典童书在创作中的痛苦与成功之后的荣耀。书信集里具姓名的收件人有80多位,其中大部分是与厄苏拉合作的当年哈珀出版公司的作家或画家,而其中大概近30位是中国读者也很熟悉或比较熟悉的,如E. B.怀特、艾诺·洛贝尔、艾萨克·辛格、艾兹拉·杰克·季兹、伽斯·威廉姆斯、贾尼思·梅·伍德里、凯·汤普森、希拉里·奈特,等等。将这些人的作品(图画书或儿童小说)列出来,就是美国童书在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70年代最重要的一批经典作品。而厄苏拉就像《夏洛的网》中的那个了不起的蜘蛛,亲手编就了这张极其绚烂的经典童书之网,而这本《亲爱的天才》正是她的织网手册。

  没有马库斯就没有《亲爱的天才》

  这本厄苏拉的书信集是在1998年出版的,它的出版对于童书发烧友和儿童文学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亲爱的天才》的出版,主要归功于其编者伦纳德·S.马库斯先生。上世纪70年代马库斯在耶鲁大学学习的时候,主要兴趣还在诗歌的创作与研究。毕业后的一天,他在书店偶然翻开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安,月亮》,被那种简单而纯粹的诗意击中了。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起这位童书创作者,当然也绕不过那位哈珀的传奇编辑厄苏拉。马库斯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完成了玛格丽特的传记《被月亮唤醒》(初版于1992年),在此期间,他也做着海量的童书评论与相关的儿童文学史研究。他发现整理的许多条线索都越来越多地汇聚到厄苏拉这边,而关于她的资料却令人震惊的少之又少。于是他决心做一次彻底的梳理,征得哈珀出版社的同意,在他们的档案库里调阅整理厄苏拉的书信。没想到这一干又是整整两年,因为那里保存的厄苏拉书信有超过10万封!今天,我们要卒读这本书信集都会感到不太容易,可这只是其中的260多封,而且都印得规规整整。马库斯在故纸堆里独自干了两年,按照他自己拟定的原则遴选出来这260多封信,构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

  当然,从这本书中获益最大的还是马库斯本人。他后来采访了童书界几乎所有与厄苏拉相关的人物,访谈实录或发表在杂志上,或结集出版;而那一年代的图画书创作者们几乎都参与过“金色童书”的创作,于是他顺手又写了一本《金色传奇》(2007年出版)。但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还是2008年出版的《童书守护人:理想主义者、实干家与美国儿童文学的成形》,这是一本跨度300年的美国童书史,而与《亲爱的天才》相关的研究成果大概占据了其中的半个多世纪,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落下的功课太多,得赶紧补课

  在听说《亲爱的天才》将会有中文版之后,马库斯非常兴奋,他在美国书展上接受媒体采访,猜测说: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国家,如今也越来越强大,大概是特别想从美国童书发展经历中来学习童书创作和出版的经验,才会选择引进这本书。他认为厄苏拉的确是一位好老师,对美国人、对中国人都是一样的。——马库斯猜得很准,这的确是我作为一个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心愿。我们落下的功课太多,得赶紧补课。

  可是老师有那么多,为什么要选厄苏拉呢?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想想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吧,就是创作《晚安,月亮》、《逃家小兔》等经典图画书的作者。她也曾是一位编辑,是那个年代一个实验性的幼儿图书创作团体“银行街教育学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实际上也是她在这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厄苏拉。有趣的是,玛格丽特作为当时童书界的大明星,她的创作是分为两大块的:一块是非常畅销的类型,一刷就能卖出100万册的图画书,这种书能确保她过着相当奢侈的生活,但通常不是厄苏拉要出版的书;但另一块是实验性非常强的,如上面列举的那几本,其中《晚安,月亮》最初的年均销售也不过近2000册。而后面这类书,她都留给了厄苏拉,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些书成了不朽的经典。你可以想象,当年为了这些书,厄苏拉曾经历过怎样的奋斗?在退休之前,她很兴奋地写信告诉自己的中学老师,她带领的童书部门已经成为整个出版社利润最高的部门了。是的,经过多年的坚持,那些曾经卖不动的好书如《晚安,月亮》、《爱心树》,等等,已经成为出版社的摇钱树了。

  在1948年8月24日厄苏拉兴冲冲地发电报给玛格丽特:“抱歉不能接受盛情邀请。希望我能够。与重要的图书馆馆员有重要约会谈论重要书。等我不太重要时会写信的。”——电报里提到的那本“重要书”,其实到1949年才正式出版。

  如此重要的厄苏拉,你会不选择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