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个项目完成转移落地;耶鲁、哈佛、牛津等大学技术管理开发部门等120余家机构进驻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 实习生袁鹏亚)国内的技术如何打入国外市场?国际先进技术如何与国内产业对接?位于鼎好大厦的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就为跨国技术的合作扮演了一座“桥梁”。
昨日,北京市科委介绍,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完成154项国际技术转移项目的转移和落地,成为跨国技术合作的一座桥梁。
开拓1000余条国际渠道
据了解,2011年,北京市科委提出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跨国技术转移搭建平台、提供承载空间。经过与海淀区研究,共同选址鼎好大厦,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标志性区域,吸引国际先进技术、人才和项目等快速聚集。
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主任黄平介绍,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要是为了搭建一个技术转移的服务平台,主要有两大服务主线,一是吸引知名机构进驻、建平台、聚资源,一是提供服务。
“想要进行技术转移,首先得发现好的技术。以中心为平台,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合作伙伴,发现和搜集好的资源。”黄平说,目前,中心在机构集聚、国际渠道拓展、品牌建设和促进项目落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据统计,目前中心的进驻机构已达120多家,开拓1000多条国际渠道,其中包括耶鲁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哈佛大学科技开发部、牛津大学技术管理发展部等。
百余合作项目效益近百亿
北京市科委介绍,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正加速推进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各类机构对接交流,形成了100多项合作项目,预计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走出去”,也为“引进来”搭建了重要平台。
据了解,进驻机构之一的“亚洲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通过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这个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全过程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国外技术在国内落地的成功率。
该联盟曾通过与国内医院洽商专利许可与临床试验合作方案,促进了韩国一种抗肿瘤药物在北京医院的落地,并使双方成为临床研究合作伙伴,共享临床试验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履行合作协议,韩国方面取得了技术转让费用,可以支持其后续研发;中国方面则得到了新的治疗手段和一定经济收益,并积累了科研数据和资料。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