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北京新闻·城事
上一篇

“驿站”助刑释矫正人员回归社会

朝阳“阳光中途之家”6年已帮助2000人,并提供临时食宿、技能培训等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 实习生李丹)对于刑满释放人员(简称刑释人员)和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如何调整心态,回归社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北京市于2008年设立了朝阳“阳光中途之家”,6年来已帮助2000余名刑释、矫正人员回归社会,相关经验也已推广至全市。

  可提供半年免费食宿

  朝阳“阳光中途之家”是北京建立的第一家刑释人员中转站,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全区社区服刑人员和“无业可就、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刑释、解教人员。

  工作人员范晨介绍,对于刑释的“三无”人员,他们主要提供3至6个月免费食宿,作为回归社会的过渡期,其间还会为这些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也会指导他们办理低保、廉租房等申请。

  目前,“阳关中途之家”已与朝阳区15所技能培训学校合作,为“三无”人员提供电工、计算机、厨师等多项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重归正常社会生活。

  据范晨介绍,需要在中途之家过渡的“三无”刑释人员,可在出狱后向相应司法所申请,体检通过后即可入住中途之家。“6年来差不多接纳了2000多人”。

  “中转”无次数限制

  范晨回忆,6年来朝阳阳光中途之家接纳的“三无”刑释人员中,也出现过一些多次寻求帮助的情况。

  “有的人走了以后,过一阵子又回来了。”她说,对于这种情况“中途之家”还是会给予帮扶,“没有入住次数的限制。”

  此外,中途之家的工作人员和矫正干警还会定期回访曾在这里中转的人员近况,“如果有情况比较好的还会请回来作为‘现身说法’,发挥一下榜样效应。”

  李某在进入朝阳阳光中途之家前,心里也曾七上八下的,但经过培训,他目前已经成为了班车司机,也抽中了公租房,解决了居住问题。他的案例将出现在北京电视台今晚播出的《社会时代》第6集之中。

  北京市委社工委书记宋贵伦认为,社会建设不能依靠一个政策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必须要针对不同的人群。”

  ■ 链接

  《社会时代》今晚看点

  今晚,北京电视台将播出《社会时代》的最后两集。

  第5集中讲述的是两个投身志愿服务的典型事例。一个是郑晓洁、王伟力夫妇抛家舍业建立的“心目影院”,邀请了众多文化名人义务为盲人讲电影。他们还建立红丹丹文化交流中心,发展盲人教育文化事业。

  另一个事例则是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民间救援组织的蓝天救援队。两个事例说明,随着社会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加,道德体系面临从个人自律、提倡个人做好事,向通过制度性安排、成为一种社会力量方向发展。

  第6集作为结束篇章,使用的三个案例分别为北京市在全市推广,帮扶刑满释放人员“阳光中途之家”模式、为在监所服刑的女性罪犯未成年子女提供集中救助的太阳村公益机构,和朝阳区麦子店按照民主自治创设群众代表以民主议事的方式决定公益投资项目的举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