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房子,是大多数普通人一生中最为昂贵的消费品。一个钢筋混凝土所组成的小小空间,往往就承载了无数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喜怒哀乐。这些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产品类型也在一轮又一轮的上涨中变得愈发多元化,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势头。为此,相信不少手握购房资金的朋友也相当的苦恼,面对着高昂的房价和多样的选择,出手买房不得不谨慎。因此不妨看一看那些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看看他们的买房经历,在选房、看房、买房时机的选择上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 买房时机
●张伟(京某咨询公司市场研究总监,年龄段35-40岁,购房次数:4次)
从2005年到现在近10年时间里,我经历了北京楼市数次的起起伏伏,但最让我自豪的是,虽在换房时自己错过了最佳时机,没有卖出理想价格,但每次买房时都找准了市场最低点。
到现在一共买过四次房,最早是2005年底准备结婚时买过一套刚需小户型。后来在2009年银行信贷宽松时换过一次房。2012年年初,北京楼市成交降到冰点,当时谁也不敢买房,我在大兴买了一套刚需盘的房子。当年我还在顺义买了一套商住房。
未来几个月应该也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我自己也在找合适的换房房源。可以错过最低点,但是不能在最高点买。和前几年不一样,现在北京买房不会很便宜了,动辄几百万,买房时大家可以相对谨慎一点。
●曲晨(媒体人,年龄段:30-35岁,购房次数:1次)
2004年大学毕业,2005年在京开始准备买房,因为当时任职的单位在右安门附近,手里拿着父母给的50万元,就想在三环里买套100平米的房子,当年三环附近的房价在5000~6000元/平米左右,南城北城房价差距悬殊,加上自己对房地产走向完全不了解,因此一直持币观望。
2006年单位搬到了南四环附近,于是将目光转移到了南三环和南四环之间,那会儿四号线沿线房价已经上涨到了5000~7000元/平方米,但我认为房价上涨速度过快,已接近泡沫,因此继续持币观望。直到2012年,见识了市场的威猛,觉得自己再也等不起了,于是才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再加上毕业后几年来的一些积蓄,在南四环买了套2003年时建的二手房,尘埃落定。时至今日,因为这里的交通限制,房价上涨也不是很快,当年7000元/平米的房价到现在也才不到3万元/平米。
我主要是由于不了解房地产市场,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房子问题会对生活造成如此重要的影响,自己购房的主要需求是跟随所在单位的地址去购买房屋,没有投资需求。娶妻生子才发现,房子的位置太偏。为了以后孩子上学,只能将这套大的卖了在城里买套小的,到时候还需要贷款。只是生活还得继续,只希望房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
●曾昆(媒体人,年龄段:30-35岁,购房次数:1次)
我是北京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没考虑过买房子的事情。最遗憾的是2008年的一次机会。那年有好几个朋友都在五道口的一个新盘买了房子,子女可以上中关村二小。当时的价格在14000元/左右,而且熟人还有折上折。当时我也有些心动,但考虑到要付这么多钱,又不是没地方住,没有买。
直到去年结婚,我才发现学区房的重要性。最后结合自己的支付能力和学区资源,最终在长春桥附近花400多万元买了一套二手房。其实对比一下这个区域和五道口的综合条件还是有一定差距,而且短短五六年,就要多花费300万元。
遇到合适的房子时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就算之后市场价格有波动,你可能会买到相对低价的房源,但在北京可以享受优质资源的房子应该是错过一套少一套了。
■ 开盘现场
●徐进(媒体人,年龄段:25-30岁,买房经历:1次)
我是去年买的房,选房现场选房人和房源的比例往往能达到2:1,甚至3:1。我所挑选的楼盘主要是以两居的小户型为主,户型朝向有双南朝向,以及南、西朝向两种。选房当天在现场,我们看到来选房的人非常的多,把自己的心情也搞得很紧张。虽然我们排号在中间位置,肯定能够选到房,但是就害怕自己中意的房子被别人先挑走了。事实上这种情况后来也出现了,我们最开始看上的是一个双南向户型,但轮到我们挑房时,中间楼层的这种户型已全被选走,因此只能选一套西、南朝向的户型。
在现场选房之前多去楼盘看一看,多挑选几个心仪的房子作为后备,选好优先次序非常重要,因为开发商放客户进入现场选房都是一批一批的,真正留给你实际选房的时间并不多,只有几十秒,稍微动作慢了点,很可能自己看中的房子就被别人先下手了。
■ 选房技巧
●蒋丽华(教师,年龄段:40-45岁, 购房次数:两次)
我买房子的原因主要是有需求。买第一套大兴的房子看中的是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考虑得不多。一直到2008年,因为孩子要上学,离学校实在太远,开始考虑在市里面买一套房。
选房时考虑位置和房子质量,最后选中了六里桥附近的保利百合·春天,这个区域不论交通还是生活都挺方便。再加上是保利的房子,不论是物业还是产品品质都有保障。记得挑房子时还排号,当时买的是号称“楼王”的一个楼栋,单价最贵,每平米1.8万元左右。而那时候周边房价普遍还没到1万元/平米。
交房时才发现,之前看房有很多细节都没有注意到。尤其是房间的结构有所不足,同户型图上标的有些许偏差。总的来说,我们对于这个房子基本上是满意的。从现在看,不但升值了不少,而且由于周边9号线和10号线两条地铁线修通,交通特别方便。
●倪菲菲(国企职员,年龄段:25-30岁, 购房次数:1次)
以前自己所了解的买房,都是电视剧里的情节,自己买了房才知道有多不容易。为了买婚房,去年的大半年时间,我们俩不停地奔波于各大售楼处和二手中介门店。说实话,买婚房我还是想买新房,可是北京的刚需盘一圈跑下来,这个交通距离真让人害怕。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晚7点之后才下班,因此对通勤距离十分看重,之前看中一套天宫院的新房,可后来考虑不仅距离工作地很远,而且去年新房买卖特别火,那个项目根本选不上房!
抉择之下,选了大兴黄村的一套二手两居室。虽然这套房子楼龄挺长,但是总价相对低一些,周边配套比较齐全,距离市区也更近。精心装修后,房子立马能住人,不像新房还要再等两年。平时下班晚也有地方吃晚饭,周末购物、看电影这些娱乐活动也可在家附近解决,对于平时工作繁忙的我们俩来说很适合。
●张旭鹏(海归留学生,年龄段:25-30岁,购房次数:1次)
我名下的这套房是去年父母以我的名义购买的。家里之前住的房是单位福利分房,年头比较久,也比较小,结构上不是很方便。其次是之前一段时间,眼看着房价暴涨,促使我们家做出了买房的决定。
买房的过程比较长,主要时间都花在了选房上,要想买到一个称心如意的房子,还是要多看看,不能怕麻烦。还可以多给中介、销售谈一谈自己的需求,让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方便对比、选择。选房的时候越累,住起来也就越省心。
找到满意的楼盘之后,需要做足功课,实地了解一下楼盘周边的配套、开发商和物业的口碑,以及小区内部人员成分,对每个细节都做到心里有数,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在挑房时最好制定一套详细的标准,一旦看到能够符合八成以上条件的房子,就果断出手。
●陈杰(教师,年龄段:45-50岁,购房次数:两次)
2006年之前,我对买房没有任何概念。1996年毕业就在现在的学校里工作,最早学校是有教职工宿舍的,后来工作了四年,想自己搬出来住,家里人就帮我出资在海淀区清河附近买了一套小两居。因为是90年代初盖的老板楼,那间小两居基本没有客厅,次卧也很小。
最早动了换房念头,并不是因为家庭成员的变动,而是书。我特别喜欢看书,也喜欢收藏。搬到当时的两居室后没过多久,次卧就被书挤满了。后来结婚一直是和妻子住在主卧,顿时觉得这套房子实用的空间太少了。
2006年,眼看着清河的房价迅速上涨,清河均价在6000-7000元/平方米,我之前存有一笔购房款,结果从年初看到年尾,那笔钱完全不够在清河换一套大些的房子了。北京房价上涨也成了同事之间经常讨论的问题,换房心蠢蠢欲动。
2008年,虽然清河的房价一涨再涨,但因为孩子的出生,一家三口也终于搬到了清河附近的一套大两居。当时觉得这套房子真的不错,客厅、阳台都很宽敞,虽然周边配套不是很理想,但毕竟环境很熟悉。
今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发现这套两居好像不够住了。房子片区里的中小学并不是很理想,而且母亲要来北京照顾孩子上学,我们正在考虑换一套教育资源更好一些的三居。
回顾这些年的购房经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房一定要考虑空间未来的成长性,我现在还在附近租了一间一居室当书房,下次换房一定要争取和我的书们团聚。
A特28-A特2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禹铭 方王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