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谈
十一假期将至,各类汽车市场和经销店客流会有明显增加。选车是准备购车或换车的消费者的假日主题之一,伴随着一辆辆汽车交易的完成,消费者也在对品牌做出筛选和评价。
前段时间,一项采样样本为2400个的调查显示,国内超过75%的车主换车时更换品牌。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国内汽车行业尚未形成品牌忠诚度。不过,结合国内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现状,大规模的品牌迁徙尚不足为惧,但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汽车产品本身还是相关服务均未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不可否认,虽然中国已是汽车生产销售第一大国,但汽车消费理念还欠成熟,对汽车产品本身及相应的服务期望过高,特别是购买超出自己经济能力范围产品的消费者,其更容易形成心理落差。当然,更多的还是产品本身的不足导致消费者的体验感不好。多年前的“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等状况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感可以想象。
其实,当下无论是合资品牌产品还是自主品牌产品,绝大多数产品没有大的、原则性的不足,而是局部细节需要改进。如某款刚刚上市不久的日系SUV,其驾驶员一侧的车窗控制键没有夜光显示,夜间操作只能靠感觉,这就是设计考虑不全面造成的。过多的小故障或粗线条设计累积了越来越多的不悦体验,品牌忠诚度也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述问题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产物,是行业发展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在品牌理念方面比较欠缺,包括产品层面和服务领域。直观的体现就是品牌定位不清晰,无法给消费者传递一个明显的品牌诉求。一些国外成熟品牌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譬如JEEP品牌传递SUV世家的形象,奔驰给人豪华车的范儿。反观国内大多数品牌,往往是“千车千面”,同一品牌不同车型间几乎“从里到外”皆不同,均是横空出世,这也是不成熟和太过功利的表现,同时也是快速扩张的结果。
改变现状既需要企业扩张保持一定的“度”,更需要在设计产品时、在服务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形成自己的品牌基因。当然这个品牌基因不是目前很多品牌所追求的表象相同,如大灯、前脸造型等,而是产品应该达到、实现、满足一定的需求,也就是给人传递怎样的品牌体验——比如大众品牌当下给人的就是技术先进、产品稳定的形象。品牌性格形成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会自动匹配,久而久之,品牌人群会逐渐稳定,品牌忠诚度自然形成。
对于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品牌迁徙过高是暂时现象,但也不能躺在“借口”上不思前进。年初以来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长城汽车,近日其高层出面回应各种质疑,较此前的“沉默不语”是一种进步。正视问题的存在,逐渐改变是提高品牌忠诚度的出路之一。□何立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