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北京新闻·城事
上一篇

引领村民致富 “何书记太累了”

密云古北口镇党委书记何丽娟被称为“最美基层干部”;20天完成司马台村拆迁,该村旅游人均收入比6年前翻两番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何丽娟(右一)在征求村民意见。密云县供图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刘素宏)她个高、微胖、爱笑,站在古北水镇规划图前,讲起将这个古长城脚下的村镇变成如今“乡村酒店”的过程,滔滔不绝:规划图上每个坐标是谁家、有何特色……这些细节她能如数家珍。

  她叫何丽娟,密云县古北口镇党委书记,被称为“最美基层干部”。

  民俗村一年收入1665万

  2010年,何丽娟出任古北口镇党委书记。

  古北口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出于保护水源的需要,不能靠重工业。

  “我们也想致富。”司马台村村民蔡兰侠说。

  引领村民致富,成了何丽娟心头的大事。她四处请教、讨招儿,最后将古北口镇的发展重心转向了旅游业。

  2013年8月,司马台民俗文化新村开始迎客。

  营业一年,该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5万元,民俗户户均收入7.7万元,人均收入3.6万元,比2009年的人均收入9700元翻两番。

  司马台村民蔡兰侠称,从前,她家的主要收入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每年有万八千的收入,如今,搞起民俗住宿,她足不出户一年就能有10万元的收入。

  召集几百老人算拆迁账

  当初,司马台村要建民俗新村,拆迁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为此,何丽娟走遍沟沟坎坎里的每户人家。502户、1131口人、393套院落、4000多间房屋,何丽娟对村中的每个细节都如数家珍。

  67岁的村民王秀伶听说要拆迁、盖民俗村,心中泛起了嘀咕:民俗村能赚钱吗?地没了,以后靠什么为生?

  何丽娟白天上班,晚上就把村里的老人请过来,几百人聚在一起,“就像给自己家算账一样”,给老百姓算账。

  司马台村有位老大爷不愿搬家,何丽娟索性拎着两瓶酒去老人家。老人讲故土难离,何丽娟就听着,解释着。酒喝完了,老人也想开了。

  在全村拆迁工作的20天里,何丽娟带着村干部包户落实拆迁政策,把办公桌摆到村里,经常忙到后半夜两三点。女儿想她,来村里看她,还陪着她去村民家走访。

  村民王秀伶说:“跟小何接触,发现她没架子,有啥问题都跟她说,就像拉家常。”

  如今,王秀伶住在170多平米的新房,搞起了民俗住宿,她坐在客厅里念叨着:“何书记从来都对人笑脸相迎,她太累了……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忍心麻烦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