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7:封面报道

公祭烈士 老战士八宝山寄哀思

北京8处烈士纪念设施举行公祭烈士活动;抗战馆接待近3万参观者创历史之最

2014年10月0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昨日上午,李大钊烈士陵园,战士向李大钊墓敬献花篮。当天是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北京市多处烈士纪念设施和一些单位举行公祭或纪念烈士活动。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刘开渠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小样。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讯 昨天是国家设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北京市李大钊烈士陵园等8处烈士纪念设施举行公祭仪式。北京市公安局等单位,也于同日举行纪念英烈活动。

  参加公祭老战士追忆战争岁月

  昨日上午,以“继承烈士遗志,实现伟大复兴”为主题的公祭仪式,在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举行。八宝山烈士骨灰堂共安放有671位烈士骨灰。北京市民政局,石景山区四套班子,驻京部队及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向烈士敬献了花篮,表达哀思。

  79岁的老战士吴凤兰参加了此次公祭仪式,她在16岁的时候,作为卫生兵随部队走上抗美援朝前线。

  “敌人的飞机就在我们头顶上低飞,每天都有很多的同志伤亡。”吴凤兰回忆起在战场上冒着敌人的炮火,抬着担架救过很多伤员的往事,也目睹了很多壮烈牺牲的战士,“我们能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幸运的。”老人说,活着的人要继承烈士遗志,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抗战馆官网开辟缅怀烈士专栏

  当天上午10时,来自各行各业的300多名代表在李大钊烈士陵园参加了公祭仪式,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英烈们的敬仰与哀思。参加公祭活动的机关干部代表表示,要对照先辈这面镜子,继承革命传统,要保持继往开来、继续奋斗的坚定信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相关人士介绍,在首个烈士纪念日前一天,就接受了20余家单位超过1万人的参观预约。根据昨日的统计数据,该馆共接待了近三万名参观者,创下历史之最。同时,抗战馆也在纪念日免费为市民提供纪念鲜花,并在官网开辟“纪念先烈”专栏,为市民和网民提供缅怀、纪念烈士之所。

  ■ 对话

  烈士遗属:纪念日证明我们不忘过去

  昨天在李大钊烈士陵园,一位名叫李美云的老人在公祭仪式上不时落泪,思念自己的丈夫、烈士蒋哲伦。李美云表示,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可以教育后人如今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人们继续奋斗。

  新京报:能给我们讲一下蒋哲伦烈士的事迹吗?

  李美云:我丈夫蒋哲伦是解放军空军战斗英雄,1959年因击落国民党B-17轰炸机享誉全军,此后飞行战斗多年,多次获得嘉奖,1979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后来被追认为烈士。

  新京报:对参加这次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有什么感受?

  李美云:我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尤其对我们这些烈士遗属来说,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新京报:你觉得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有怎样的意义?

  李美云:国家在政策上对我们这些烈属很优待,但这种纪念方式对我们更有意义。这证明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过去,知道如今安定的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可以更广泛地教育年轻人,让他们继承先烈遗志,继续奋斗。

  ■ 相关活动

  市公安局纪念英烈

  60多年牺牲329位民警

  昨天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分别在北京警察博物馆英烈墙前和首都公安英烈纪念园举行纪念公安英烈活动,深切缅怀和悼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首都公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公安英烈,共同追忆英雄事迹,寄托哀思。记者了解到,60多年来,已有329位首都公安民警壮烈牺牲。

  清晨,北京警察博物馆英烈墙前,全体人员肃立,向首都公安英烈默哀。

  据介绍,此次共有市公安局相关领导、公安英烈子女代表、民警代表、北京警察学院学员代表等600余人参加纪念活动。

  在首都公安英烈纪念园现场,民警在思念曲中全体肃立默哀,烈士子女代表、北京警察学院学员、顺义分局烈士朱铁军之女朱旭娇表达了继承先辈遗志、投身公安事业,努力成长为首都公安队伍中坚力量的庄严承诺。

  ■ 相关新闻

  国博展出纪念碑浮雕小样

  新京报讯 昨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一展厅中,展出了如今雕刻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座上的浮雕小样,包括老人、农民、妇女等样式。这些小样均出于曾身为纪念碑设计处处长的刘开渠之手。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将持续至11月8日,而在展览结束后,国博还会获赠来自刘开渠家属珍藏的42件刘开渠雕塑原作。

  记者了解到,刘开渠所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基于为争取胜利的中国人民和战士立碑这一需要,而力图使碑上的每个人物都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化、理想化形象,不突出个性而是反映共性。

  据介绍,纪念碑浮雕设计的人物形象,农民和工人突出质朴,妇女和儿童则要可爱,老人的形象是稳重慈祥。而这些人物脸上的期待、舒缓、喜悦和幸福的表情也与冲锋战士的面部紧张神色形成了对比,意在让观众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深化人民英雄值得敬爱、值得牢记的意义。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野 黄颖 刘洋 何光 实习生 李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