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牧群像钟摆般往复迁移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转场的牧民赶着羊群穿过河边的树林,腾起一阵浓烈的烟尘。

  从季节和地形来说,阿勒泰地区哈萨克牧民从南到北的转场,像钟摆般往复迁移。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南北地理跨度最长,一年中转场迁徙的距离达上千公里,设有五个节点即冬牧场、河谷繁育牧场、春秋过渡牧场、前山牧场和夏牧场。福海县旅游局局长马东说:“之前有统计说牧民每年‘搬家’的次数是130次甚至更多,后来在统一说法时,平均一下就说是90次左右,其实并没有完全确定的数字。”

  从洞悉自然界细微的变化开始

  地处亚洲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阿勒泰,有山的地方就有草原,这里经常被高山达坂阻隔的戈壁、荒漠,其实也是草原。在这样的区域,游牧民依靠移动,在不同季节去往海拔高度不同的草场。春天的乌伦古湖上,巨大的冰裂声昭示着布伦托海草原春天的到来。转场,从洞悉自然界细微的变化来说,就是跟随季节性雪线的退化开始迁移。

  当地人口中犹如“天堂一般”的夏牧场其实是高寒草甸,一般全家老少都会在夏牧场度过一段日子,年迈的老人和襁褓中的婴儿都不会错过。盛夏的时候,夏牧场绿油油的草甸子,漫山遍野开满了紫色小花,中间夹着鲜亮的金莲花,之后是野罂粟花和金线菊开放。叼羊、赛马、阿肯弹唱、年轻男女相见一般都是在夏牧场进行,这是一年中最惬意的时候。

  “今年太干旱了,草情不好。”遇到所有的牧民,都这么说。9月中旬,大规模的牛羊本来应该下来了,从夏季牧场过渡到春秋牧场,“但是因为山下的草情更不好,尽量让牛羊在山上多吃一点再下来”。阿勒泰地区各级政府在其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我们沿着一条传统的牧道走着,一路上只能看到零星的牧民家庭开始转场,牲畜的规模也不够壮大。

  与今年的草情相对应的是,明年还将延后春季开始转场的时间。有经验的牧民会根据草籽降落的情况开始转场,但那个时候草刚刚发芽,如果牛羊大规模采食,就会伤及草根;从长远看,秋后牛羊再次来到春秋牧场,就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

  常年报道牧区的《阿勒泰日报》记者刘新海,采访过阿拉哈克乡一位90多岁的老牧民,他说上世纪70年代之前,阿拉哈克乡托勒海特夏牧场水草丰美,草深的地方连马走进去都看不到。那个时候放牧,牛羊肥得都走不动路,在转场返回春秋牧场之前,要把带头的头羊关上一个星期,饿瘦一点才能下山。

  放牧也是智慧的轮作

  放牧本身也是智慧的轮作。马的采食比较挑剔,一般只吃最新鲜的草,即草的最顶端和草籽,要去草比较高以及其他牲畜没有踩踏过的地方;牛是用舌头卷着吃草,草太矮的地方卷不到,无法采食;羊的牙齿锐利,可以吃到草根,所以只要是羊群放过的地方,就不能再放牧其他牲畜。放过马的地方,可以再放牧羊群。针对牲畜的这种特点,在牧草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同一块牧场会先放牧马群,然后是牛群,最后才是羊群。

  阿勒泰留下的古老牧道有19条,有的已使用了上千年,现在最经常被使用和摄影爱好者追逐的有5条。有些易于进入的牧道,例如我们行进的萨尔布拉克一线,一端已经和公路相连,然后进入宽阔的土路,再从石头嶙峋的达坂翻过,越野车开到时速5-10公里。又是一段稍宽的土路,尘土飞扬,牲畜大规模经过的时候,卷起飞扬的尘土,会留下无数的蹄印浅浅蔓延覆盖在上面,一阵风过,又抚平了所有的痕迹。

  驼队负重前行的痕迹也会被抹平,时间的重量仿佛在牧道上留不下任何痕迹。这可是丝绸之路走过的道路,几千年来不断来回循环,每天都在被使用——慷慨者最沉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