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黄金周面对的困境是现有放假制度下的“诱导性”结果,折射着行政权力对旅游市场的直接干预。而政府在这方面的首要职责是保障民众带薪休假的权利。
已然是第15个年头,今年的黄金周依然是在预计的“粥”状中运行、落幕。想像着人流疲惫地在景点中挤动的身影、高速路上拥堵几十公里的车龙,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宅”在家中,都能感觉到别样的“累”,这是每次黄金周的真实写照,但肯定不是民众想要的休假。
一路走来,黄金周给当今的中国带来了众多的变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景气指数,加速了国内旅游景区设施的升级换代,唤醒了民众旅游的激情。更主要的,是强制保障了民众的集中休假权利,增强了全社会的休假权意识。
但是,各种争议也一直与黄金周如影随形:出行时一票难求,“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成相片”,道路拥挤不堪,期待中的旅行难有愉悦的体验。井喷式的出行给交通安全、景区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路走来,不光是民众纠结、政府揪心,旅游市场也不完全开心,对旅游业的集中消费助长了行业的粗放发展、掠夺式经营,最终实际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黄金周的初衷是促进经济,实则是混淆了政府与市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从一定意义上讲,黄金周面对的困境是现有放假制度架构下的“诱导性”结果,折射着行政权力对旅游市场的直接干预。一项设计者眼中的“利好”政策,却年年遭遇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吐槽,黄金周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粥”。
经历了15年的发展,积攒了“沸腾”的民意,是面对现实、直面问题对黄金周安排进行调整的时候了!其核心则是要调整政府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放假是政府的权力,何时休假、怎么休假则是民众的自由。有调查显示,80%的人希望通过带薪休假的方式旅游,而不是黄金周。政府在这方面的首要职责是保障民众带薪休假的权利,让一年365天任何一个时间段都可能成为民众的黄金周。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和消费环境,对宰客、乱涨价、扰乱旅游秩序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提升民众出行、休假、消费的舒适度。唯其如此,才能既保障民众的休假权,又可以消减交通和景区在黄金周期间所承受的极限压力,还会促进旅游业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说到底,“黄金粥”是政府可以规避的选项。其实,国务院在今年“十一”前撤销“假日办”、召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行动,已透露出未来的某种走向,只是社会期待着这种转变能更明快、直接一些。
□江南一木(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