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社会组织、慈善公益组织在中国为什么屡曝“黑幕”?信息不透明是表,面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不作为是根。
根据审计署六月份公布的对中华医学会的审计报告,中华医学会利用学术会议收取赞助8.2亿人民币。3个多月过去,国家行政主管机构未对其出具处理意见,中华医学会本身也无对外公开的整改措施,而数以亿计的收入去哪儿了?章程规定的“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中华医学会,何以至此?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中华医学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而时至今日,在媒体多次追问之下,并无公开的迹象。同样,根据《条例》中华医学会从事盈利性活动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应处理相关责任人或者吊销登记证书并没收违法经营所得,并处以违法收入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面对国家审计署查实、通报的违规行为已有3个月之久,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中华医学会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1915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却借学术会议收取巨额赞助费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损害的已经不仅是社会公众对中华医学会的信任,而是加剧了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信任”。
虽然,国外的“协会”大多的确是通过企业的赞助来召开“学术会议”,但其却有着“严格”的透明化规定,“协会”接受的每一分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都给社会交代得清清楚楚。反观中华医学会“创收”8.2亿元巨资,却无人知晓其这些钱“去哪儿了”?中华医学会的财务不透明,并非国家没有相关管理规定,而是这些管理规定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执行。
社会组织、慈善公益组织在中国为什么屡曝“黑幕”?信息不透明是表,面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不作为是根。
为什么国家花大力气规范医疗行业的种种弊端,而中华医学会却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在“药厂”和“医生”之间大发其财?
一方面是这些组织的领导人忘记了“组织”的宗旨,把“组织”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目标;一个方面在行政监管方面,对社会团体的财务信息公开不够重视,而让那些“市场化的掮客”有了可乘之机。中国的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如何重建社会的信任,根本的解决之道是相关部门首先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管责任,而不是国家审计署已经发现中华医学会严重违规的时候,自己还在那里“不吭声”。
□才让多吉(公益人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