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教育周刊·师之道

许培军

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许培军
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人大代表、党代表,历任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书记校长、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学区书记校长兼翠微小学书记校长、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入室研究员。曾获“北京教育领军人物”、“北京教育年度人物”、“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全国创新管理品牌学校优秀校长”等称号,并撰写了来自校长工作实践的《我心深处是感动》、《小校长大责任》等书籍。

  “明德至翠,笃行于微”,是北京市翠微小学的校训,校名“翠”、“微”镶嵌其中。校长许培军解释,“明德”是学校对师生的首要要求;“笃行”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实践精神;“至翠”追求纯净、高尚的教育;“于微”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基础和细节。“翠微小学就是要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四个故事打动评审专家

  2013年,北京市要创办百所文化示范校,翠微小学被海淀区教委推荐申报此项目。当时很多名牌学校都参与了申报。

  北京市教委和专家组成的团队对申报的学校进行考核,许培军代表翠微小学被排在了第四个进行答辩,当时每个人有40分钟的答辩时间,每个学校都准备了很多材料。

  答辩现场,专家们临时提出改动,不让校长们读已经准备的文字材料,而是要求现场即兴讲几个学校文化建设的故事。

  轮到许培军答辩时,她用10分钟的时间将学校精心准备的130张PPT图片给现场的专家们进行了展示,然后用剩余的30分钟分别讲述了有关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四个方面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熟悉校园每一个细胞的许培军来说是信手拈来,却很好地支撑了学校文化的理念。四个故事讲完后,引来专家们的热烈掌声,有的专家还起身拥抱了她。

  学生的笑容冲击校长

  许培军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学生的故事。

  每年翠微小学都会举办学生毕业典礼,在2012年的毕业典礼上,许培军跟往常一样坐在台下看毕业班的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向母校展示才艺。

  轮到六年级7班展示了,许培军看见五个学生一起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学生抬到舞台上,他们给台下的师生讲了一个故事:一次体育课后,学生们回班级时发现门锁上了,当时只有这位患有小儿麻痹的学生一个人在教室里,正当学生们叽叽喳喳想办法开门时,突然听到屋里咣当响了一下,原来这个学生听到同学们被关在了门外,他用全身的力气蹭到门口,用他的胳膊以及全身的力量把门打开了,因为失重,开门的一刹那,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却跌倒在地。同学们在台上静静地表述着六年来他们彼此间的照顾和成长。

  “当同学讲述班里的故事时,这个患病的孩子没有声音,没有任何的动作,他一直在微笑。”许培军说,这个孩子的笑容流露出的自信、力量给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冲击。

  做老师首先得有底气

  学生让许培军感动,老师们同样让她骄傲。“一位家长曾级特意找到我说:‘许校长,这个学校我选定了,从老师的小细节上我就看到了学校的精细、周到的管理以及教师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这位家长看到的也是毕业典礼上的一幕。

  每年的毕业典礼,学校都会把家长请来。典礼结束后,家长们往往会竞相上前,和自家孩子拍照留念,现场不经意间会落下不少废弃的纸张、塑料袋等。这位家长发现,不管是哪个班级的老师,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有的老师干脆把废弃的纸张直接塞进自己的衣服兜里。

  许培军说,“其实这只是自然的常态的校园生活。”她对老师的要求其实很高,比如,要求老师不定期地走出校园,走出北京,开阔眼界。

  “这种开阔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业务上的开阔,走出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学习。”许培军表示,“老师眼界开阔了,自然会充满自信,自信的教师文化会互相影响。”

  今年教师节前后,许培军组织召开了羊坊店学区青年教师联谊会,来自学区内的六所小学的青年老师和部分老教师参加了联谊活动。一开始,很多青年教师都不愿意讲话,甚至有人提议,采取击鼓传花的方式轮流发言。这时,一个已经在翠微小学工作一年的男老师挺身而出说,“不用传了,我来说吧,翠微小学的不能落后。”

  这位男老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教师梦、翠微梦。站在一旁的许培军感触很深,她记得,这名教师刚到学校时,背老挺不直,许培军每次见到都会提醒他,一定要挺直腰板,才能显得自信和精神饱满。经过一年多的校园氛围的熏陶,现在这个男老师已经自信满满。

  许培军说,做老师首先得有底气,而底气就是来自平时多读书、业务能力强等。

  ■ 校长说

  “一校四址”的公转与自转

  新京报:学校目前“一校四址”,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许培军:翠微小学一校四址,是规模比较大的一所城乡一体的学校。我把四个校区比作一个“田”字,按方位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校园,成立了教学指导中心、学生成长中心等七个中心,其中行政协调中心,负责全校日常的时间、人员、设备等协调,保证学校高效运转。

  新京报:这是一种什么管理模式?

  许培军:“一校四址”不能各行其道,必须在统一的基础上各有特色。我提出公转和自转这样一个管理模式,自转就是本中心、本部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公转是所有部门围绕“田”字转好,公转和自转要同时进行。年级是横向管理,学科是纵向管理,年级或学科主管要同时负责四个校区的教学进度、学生管理等,这样才能保证多校区的标准是一样的、效果是一样的。七个中心或者哪个校区转得慢了或者不转了就会影响整体。最重要的是每个校园主管主任任务非常明确,有效协调校区各项工作,这样就保证了整个学校优质均衡又百花齐放。

  新京报: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如何保证每个学校各有特色?

  许培军:我希望“田”字上的四个校区是平衡的,但还要尊重不同校区的特点,追求“和而不同”,所以我提出“一校一特质”、“一园一特色”、“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为了做到这个,我们的课程设计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只有在选择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当然,师资培训、校园环境等方面也要同步做好。

  校长语录

  “现在60后、70后、80后的老师教着00后的学生,如果还固守着一本书、一根粉笔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行了。必须走出校门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老师眼界开阔了,学识丰厚了,自然会充满自信,课堂就会有吸引力。”——许培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