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3天周五落幕,16部作品“正名”施特劳斯
|
新京报讯 (记者陈然)本周五,伴随帕沃·雅尔维亲率的巴黎管弦乐团登陆保利剧院,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也收官在即。今年的音乐节以纪念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为主题,来自中、俄、德、法、英、美等全球20多个国家的乐团和艺术家为北京观众呈现了16台音乐盛会。音乐节以高水平、高规格的演出完成了为理查·施特劳斯在中国“正名”的艺术使命,并着力打造中外艺术交流前沿舞台。
从慕尼黑爱乐到青岛交响乐团
全球化与本土化共存
在10月的23天里,慕尼黑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这三支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齐聚京城,与中国爱乐乐团、青岛交响乐团一道,献演16部理查·施特劳斯管弦乐作品。不仅如此,中国爱乐乐团与上海交响乐团还共同挑战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双子星”《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艾莱克特拉》,为这两部作品的中国首演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除邀请海外最杰出的乐团和艺术家,北京国际音乐节也始终坚持推广本土交响乐团和中国艺术家。继2013年首次邀请杭州爱乐乐团北上后,来自齐鲁大地的青岛交响乐团今年以“新军”身份亮相音乐节。此外,“海归”精英回家过“节”也成为今年音乐节一大亮点——德国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陆威,纽约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王亮分别携手中国爱乐乐团和青岛交响乐团,奏响来自中国的理查·施特劳斯之声。
致敬西方大师,力塑中国概念
国际性与民族性兼容
自创办以来,东西音乐的对话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从未间断,“世界经典”与“中国概念”总能在这里碰撞出火花。“中国概念”——这无疑是17年来音乐节所留下的最宝贵文化财富,早在1999年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理念,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中国概念”被首次引用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自此,中国概念便成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永不褪色的重要主题。中国面孔、中国民乐、中国作品、中国人独立制作歌剧……经过十七年的发展,“中国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北京国际音乐节今后将为更多的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所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为传播中国文化搭建优秀平台。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也强调,“北京国际音乐节虽以‘国际’二字立节,但多年来始终将弘扬中国文化作为己任”。
自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始至今,包括洞经礼乐、潮州音乐、泉州南音、藏族传统音乐、绛州大鼓等多类型民族音乐会累计达34场。回顾历届音乐节,中国传统音乐、古典戏曲、民族音乐、革命历史题材音乐都占有一定比重。在传播西方音乐经典的同时,音乐节也肩负着弘扬中国音乐瑰宝的重任。
■ 低门槛
低票价惠民获乐迷认可
同样的国际一线名团,同样的高水准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票价却比同城的其他商业演出要亲民得多,80元至180元的票价使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进音乐厅感受音乐之美,不少专业乐迷感慨“性价比太高了”。崇尚艺术性、社会性与公益性并重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通过十余载的精心组织和运作,已经成为北京的文化惠民品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