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1亿人次,2015年将达到33亿人次, 2020年有望达到60亿人次;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为1.26万亿元,2015年将达到2.1万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5.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之下,有更多对于旅游的期待和设想。
相比近年来出境游的迅猛增长,国内游一直在稳步发展。要想让这样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其困难可想而知。在每年的国内游盘点中,我们都会遗憾地看到不少问题,有些甚至并不陌生。
1 “黄金周”遭遇民众出游“堰塞湖”
游客“被挤怕”之后热门景区“遇冷”
今年“十一”期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热门目的地九寨沟游客同比下降49%”。据九寨沟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十一”期间,截至10月2日下午,九寨沟景区共接待游客21614人次,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此外,九寨沟县宾馆及乡村旅游预订率也仅达四成。
而2013年10月2日,九寨沟景区发生游客滞留事件,景区出动武警维持秩序。晚上9点多,大约60辆大巴在警车带领下抵达诺日朗换乘站,滞留的2000多名游客开始逐步撤离,其中很多已滞留5个小时以上。据了解,当天景区共滞留客人4000余人。由于候车或步行时间较长,部分游客心生怨气,不听劝阻,翻越栈道,走上公路,导致客运系统几乎瘫痪。
不仅九寨沟,今年黄山、五台山等也都发生了类似情况。究其原因,除个别景区的天气原因外,这是“游客理性出游的一种选择”,更直白的说法则是“被挤怕了”。
建立预警制度有效疏导客流
游客“被挤怕”之后热门景区“遇冷”,一个直接的启示就是景区必须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监督之下,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制度,迫使景区对自己的最大接待量进行准确评估,一旦某个时间段内超过了最大接待量,就可以及时采取限制售票、人员分流等举措,有效避免游客在某个时间段内大量涌入,造成拥堵。
今年暑期,为应对暑期旅游高峰,九寨沟景区公布了每日游客最佳接待量、最大游客接待量,最佳承载量为2.35万人次/天,最大承载量为4.1万人次/天。公告显示,如当天售票已达到4.1万张,景区将不再出售当日门票,并且在暑期旅游高峰时段,景区将对当日旅行社网络订票控制在1.4万人次,并采取总量控制、网络预售、分时售票、分时进沟等管理办法。
而在北京故宫、长城等景区,预警制度已实施多年,虽挡不住游客的热情,但对于疏导景区客流、避免事故发生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正确引导旅游消费
1999年开始实施的“黄金周”长假制度让国人的旅游热情空前高涨,而当数亿人次涌进旅游景点的时候,黄金周旅游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黄金周”出游,多地交通“堵”字当先,一些地区和时段排起数十公里的堵车长龙,有的乘客在高速路上遛狗、踢毽子,有些精力旺盛的大妈们更是在高速路边跳起了广场舞。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目前黄金周最大的问题是旅游接待质量问题。中国旅游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比较集中,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时间是比较稀缺的资源。其次,中国旅游目前正处在从团队游向自助游过渡的时代。当数十亿人次的散客不是通过旅行团出游时,产生的接待压力无疑非常巨大。戴斌建议,应当通过建立各种有效机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交通、景区景点及一些经济型酒店、国民度假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要正确地引导当地旅游消费,比如要客观地宣传目的地的形象,既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带薪休假“错峰出行”只能逐步落实
九寨沟的爆满和遇冷,让大家再次直面“错峰出行”的重要性。人们非要赶在黄金周这几天外出旅游,最大的原因还是时间问题。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公众就可以在一年当中自由安排旅游时间。如果能够错峰出行,不仅游客的旅游成本大大降低,还能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旅游体验。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戴斌认为,中国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带薪休假,有人说这个时间尺度太长了,但要知道,法国、美国这些国家从提出“带薪休假”概念到完全落实,最长的花了将近六十年的时间,所以这是一个过程。
合理假日制度疏导民众出游“堰塞湖”
黄金周变成了黄金粥,带薪休假又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有业界专家提出了恢复五一黄金周、增加假期等观点。比如,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增加避暑黄金周(8月上旬)、延长春节黄金周,用4个黄金周最低限度满足民众对于长假的渴求与刚需。黄金周和带薪休假并行,集中与分散结合,最终逐步实现最适合中国的休假模式。
而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组长蔡继明认为,中国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带薪休假时间太短,一般最长15天,最短5天,平均10天左右。而该课题组研究了60多个国家,带薪休假平均是19天。
刘思敏认为,解决旅行的刚性需求,增加假日数量是增加长假的前提,但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假日总量问题。应增加黄金周,先疏通民众的出游需求“堰塞湖”,满足大众普遍的刚需。
(下转D0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