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2014国内游盘点·生态旅游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8:2014国内游盘点·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不只是时髦的幌子(2)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长白山松江河镇。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上接D17版)

  生态游要维护当地社区发展

  生态旅游的三大特点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是一种强调当地资源保护的旅游;是一种维护当地社区概念的旅游。这也就是说,旅游部门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一直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从规划、开发、建设源头控制生态破坏。与此同时,旅游业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脱贫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调整方面,旅游业通过旅游开发积累的资金,不断增加对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通过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他们自觉地成为生态保护的拥护者和实践者;通过充分发挥旅游区的环境教育功能,提高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旅游发展对环境有天然的要求,初始卖点是青山绿水,最终的卖点就是环境。所以,从发展过程来看,有一个从破坏到保护、从无意识破坏到积极保护的过程。记者今年去鄱阳湖湿地公园和衡水湖景区,附近的村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都十分熟悉,这一方面当然是法治的规范和力度,另一方面与环境共生的村民也都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旅游之间的关系,“鸟多了,游客就多了。”

  而且,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关于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视在提高,自然保护区内的展馆、科普体验馆等都成为一个标配设置。长期研究生态旅游的北二外旅游管理学院教师唐承财称,通过游客与当地人互动方式的设计、旅游教育,生态旅游能够确保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通过设定反哺机制,生态旅游能够为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

  生态是个有机生命体,社区文化是生态旅游系统的灵魂。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范钟声称,“对于黔东南这样拥有独特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地区来说,在旅游业发展中,任何造作的开发和盲目的‘现代化’,都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和谐性与完整性,使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要加大招商和开发力度。所以,在大力实施‘旅游活州’的战略时,坚守民族文化之魂,从几个方面筹集资金,进行特色景区开发、升级,完善配套,延长旅游经济产业链。”

  唐承财讲到距离他家乡不远的张家界武陵源景区附近,“以前这里很闭塞,教育落后,但是这是多年来的旅游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更在意了。也给当地的教育水平带来了持续的活力,现在这里的中学水平非常好,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且后来又有很多毕业生回乡从事旅游。”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正是这种总体背景,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以至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而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生态旅游需求程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如果只是从自然环境的“生态”来说,发达国家城市环境好,树木、绿地、河流,在一些城市里,能感觉到生态城市的概念,在中国极少城市才能形成这种概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师唐承财:当前很多景区都在开展“生态游”,但是“生态游”在经营方式和经营规模上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希望借其赚大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还是仅仅采用衡量传统旅游的指标(如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来评判生态旅游,如果将地区经济发展的希望主要甚至全部寄托在生态旅游上,那么就会扭曲它本来的性质,最终适得其反。因此,必须将生态旅游和其他形式的旅游、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结合在一起,来制定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战略。

  (下转D1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