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2014国内游盘点·生态旅游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9:2014国内游盘点·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不只是时髦的幌子(3)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上接D18版)

  生态旅游往往被当成一种营销手段

  如果此刻搜索“生态游”的新闻,有三百多万条结果,生态旅游论坛、生态示范区、生态旅游节……在现实中,生态旅游往往被当成了一种营销手段、策略和技巧,一个方便而有效的市场标签。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经常将生态旅游看成一种时尚、潮流而趋之若鹜,更多地注重了生态旅游的“牌子”,而并没有认真地在管理制度上下工夫。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生态旅游很容易演变成批评者所说的“生态伪装”。中国社科院张广瑞研究员解释。

  ●张广瑞,中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其中一条是“具有保护自然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一种维护当地社区概念的旅游,这个双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矛盾的。要保护自然,旅游者就要少去;要维系当地人们的生活,旅游者就要多去。这双重责任之间就形成矛盾,有时形成一种悖论,只强调某一方面显然不行,而且都不现实,只能寻找结合点。

  ●阿尼,自助游爱好者

  生态教育方面,不光是被动地参观,还需要有主动的介入和互动。我在印尼巴厘岛旅行时的一个体验项目,观光客捐款就有机会认养一只小海龟宝宝,你可以手托着它放归大海。捐款除了由海龟保育组织用于教育和研究,还能帮助到发现海龟蛋的村民,由村民收集海龟蛋交给海龟保育组织来统一孵化保护,这样一来能够阻止非法买卖海龟蛋的价格抬升,村民挖海龟蛋贩卖的情况也慢慢消失,最后他们都变成了海龟的保护者。

  希望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内不光是展览区的参观,将来也能开展这样有益的可持续的旅游体验项目。生态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旅游,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自然旅游。

  生态旅游要警惕变相操作

  目前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在一些环境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内和其周边地区,大量资本进入建设旅游度假区,唐承财说,“我们旅游学者称之为‘飞地’,你不能不说它里面环境很好很生态,但是原住民被迁出,资本割断了旅游和当地百姓生活的联系,老百姓并没有在旅游发展中获益,这就不是生态旅游。”

  中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认为,“现在很多城市甚至很多省都在制定自己的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游’变成了一个时髦的标签,但是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一些地方打着‘生态游’的旗号,其实是旅游地产,当地居民并没有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受益。从根本上来说,也就不是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在谈及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时候也指出,生态旅游包括三个层面,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理念,生态旅游的最高层次是生态旅游理念,所以说乡村旅游要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有机结合在一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原生态的开发,来改变卫生条件、增加软硬件设施等等。如果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生态环境,那么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就没有了。

  从宽泛的旅游概念上说,几位旅游学者表示,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的一种典型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实际上,所有的旅游活动,尤其是占主流的大众旅游,都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著名旅游学者魏小安:有些地方搞生态旅游是超前发展,或者只是贴了一个绿色标签。在旅游开发经营者和旅游者对生态旅游人士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提倡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只会导致生态破坏。现在一些地方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还是无序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个问题是存在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