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周迅从未走进“九儿”这个角色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红高粱”系列评论之三】

  《红高粱》不过是一个高价仓促就范的项目,周迅只有自己没有角色的表演,精神分裂症一样的九儿,其实只是这个商业项目草率和粗糙的一斑。

  剧版《红高粱》的关注焦点之一,是阔别荧屏许久的周迅再度出演电视剧。被各种美誉加身的周迅,每一场戏单独拎出来都像教科书一般精准标致,却罔顾上下剧情的联系。上一秒悲痛欲绝下一秒就满心欢愉,上一秒还你侬我侬下一秒就要将情郎置于死地,找不到连续性的人格,《红高粱》的核心人物九儿未能做到“比好人更好比坏人更坏”,反而像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3月拿到《红高粱》的电视剧改编权,1个月剧本大纲出炉,4个月剧本完成,9月份开机,2014年1月份杀青——很显然,剧版《红高粱》一开始就是奔着商业而去的电视剧项目。

  编剧赵冬苓最擅长塑造有着大地般胸怀的传统女性,并把人物关系交织得摇曳多姿。为让乡土而感性的小说迎合大多数电视剧观众的审美和趣味,赵冬苓把《红高粱》改编成为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女性成长励志剧,九儿从原来单纯美好活泼俊俏的小娘子转变成为“比好人更好、比坏人更坏”果断坚决、敢爱敢恨的角色,并融合进热点收视率元素——玛丽苏与宅斗,不仅有私定终身的初恋情人张俊杰,还有爱欲纠缠的余占鳌,以及不断觊觎调戏她的玉郎,还与大嫂淑贤因为家业和子嗣上演弥漫着物质欲望的宅斗。

  可以说,九儿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人物。在开播之初,大众津津乐道于周迅以40岁的年龄出演19岁的少女毫无违和感;母亲自杀后的悲愤、与初恋情人密会时的甜蜜、私奔被劫时的机灵与冷静、被出卖时的绝望,每一场戏的表现都像教科书一般精准、细腻,充满有爆发力。然而,随着剧情深入,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九儿实在有些“精神分裂症”:上一秒因母亲自杀悲痛欲绝,下一秒就与初恋情人满心欢愉商量私奔;上一秒还与初恋你侬我侬,下一秒就因误会要将其置于死地;一个尽管生活有些不尽如人意但还满心真诚的小姑娘,突然就像开了外挂一般横冲直撞还能进退自如——这是一堆熠熠生辉的玻璃碎片,却凑不出一个充满真实感的九儿。

  有人形容这是电影演员的“高冷症”,只能表现场次的准确,不愿意展示情绪的起伏与过渡;也有人认为,这是电视剧不按顺序拍摄所致。然而,再多的辩解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周迅从未走进九儿这个角色。剧中正值妙龄的少女九儿,却在与张俊杰热恋时、与余占鳌野合时、与花脖子对峙时,呈现出与角色严重不相符、专属于周迅的果决与淡定。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周迅并没打算塑造一个九儿,她只是驾轻就熟地运用自己了然于心的演技完成每一场表演。随着多部电视剧和电影的累积,作为超一线女星的周迅早已有了专属的审美与流露,而且因为市场认可具备极大的价值。倘若《红高粱》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精品电视剧,那么打碎自己塑造一个活灵活现、热腾腾真实的九儿也值得。然而,这不过是一个高价仓促就范的项目,周迅只有自己没有角色的表演,精神分裂症一样的九儿,其实只是这个商业项目草率和粗糙的一斑。

  然而,这个项目商业上的成功也恰好印证了业内对受众品位最流行的观点——电视剧收视率观众(样本户观众)接受简单粗暴的审美,密集的冲突和情节就能让他们晕头转向地跟着剧情悲欢喜怒,逻辑并不重要。电视剧不需要精细,因为那无异于“对牛弹琴”。□梅子笑(剧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