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切脉验孕”之争,别陷“医者相轻”怪圈

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面对这场“切脉验孕”挑战赛,中医可以不应战,但不得不回应两个命题:一是如何祛除“神化”之魅,二是如何回归数理分析、定性定量之途。

  最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通过微博正式宣布,将退出由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起的“切脉验孕”挑战赛,而此前他是首位应约的挑战者。而阿宝方面表示,挑战赛并未因杨桢的“退赛”而终止,仍然欢迎其他中医挑战者报名。(11月7日新京报)

  中西医之争,“切脉验孕”不是始源,自然也不会是结尾。而纵观这场起于微博的“切脉验孕”挑战赛,它能发酵弥久,其间有起哄看热闹的围观效应在作祟。更重要的,还是事件本身牵动着公共关注的“趣味”。

  中医学院派或官方的不屑,自然有不屑的道理: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方面负责人称,“脉诊验孕”的约战毫无意义,个别人员发起“脉诊验孕”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了解不够;而中医师退赛,也是有据可依,譬如《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称,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拒绝应战,道理上无懈可击。“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四诊合参,司外揣内,辨证施治,方能手到病除。靠切脉来验孕,确实难度系数太大,或者民众对之存在着技术层面的误读。不过,公众对“脉诊验孕”的关注,可能更在于以下三个层面:首先,传统的望闻问切,不仅是中医的基本功,更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在如今的门诊,还有多少医护人员在意此般看家本领?

  其次,现代医学是器械当道,面诊的必要性,不仅在于提升诊疗效率,更重在帮助患者节省诊疗成本,减少辐射等检查伤害。“脉诊验孕”之争,不管本身意义多大,能否借此契机提请医疗行业关注“器械依赖症”?

  再者,中医这些年,确实遭遇不少尴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忽视服务、神化药物,于是“灵丹妙药”层出不穷,“神医高手”街知巷闻。电视剧《古剑奇谭》里有句令人喷饭的台词,“我原本是山中一棵包治百病的板蓝根。”可是哪种药能包治百病、哪个医生没有误诊发生?

  中医可以不应战,但须回应两个命题:一是如何祛“神化”之魅,二是如何回归数理分析、定性定量之途。这是个硬币两面。中医既不能神乎其技,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民众秉持怎样的认识,取决于中医自身的姿态与策略。

  说到底,中西医不该是“医者相轻”,因为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只是,重塑中西医的市场及价值体系,都不能仅凭孤高清逸的嗤之以鼻。该说清的说清楚,该客观的别云里雾里,惟其如此,它们才不至于游走在被误解的路上。

  □桂芳(电视制片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