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2014健康盘点·行业纵深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2014健康盘点·行业纵深

社会办医,能否盘活医改?(3)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上接B04版)

  优质医疗资源按需流动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政府和业界对社会资本办医的作用描述,也在悄悄补充。从五年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到今天“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激活公立医院的改革活力,与公立医院形成良性竞争”。庄一强如是解读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前景。

  他主编的《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统计称,近几年,中国民营医院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11514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但民营医院整体规模偏小,86%的医疗机构规模床位数不足100张;服务能力不足,全国医院的总诊疗人次中,万余家民营医院仅占10%左右,与公立医院相比尚未形成竞争力。

  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申请“多点执业”,或干脆辞职,离开公立医院,投身社会办医的大潮中,或加盟民营医院,或自己开办私人诊所。

  宋冬雷是其中一个。他曾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2013年,他选择离开,转投新兴的民营医院——上海德济医院担任院长。

  离开体制一年半,宋冬雷感受最深的,不仅是“收入光明正大的增长”,还有很多在体制内遇到的难题,在体制外可以逐步解决。“举例讲,公立医院的服务量过大,医患矛盾难以避免;而在私立医院,环境和工作流程的设计,对医生的考核,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医生工作的方式、方法,自然会改变。”

  目前,王杉还在吸引优秀医生“落户”北大国际医院,积极通过北京大学,寻求编制。而余坚忍和朱志凌也在分别为他们的医院设计人才培养平台,“送优秀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去中国台湾、去美国培训。使他们学成之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话语权”,希望以此增加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

  他们都相信,无论是社会办医,还是医生多点执业,新政的落实虽须时日,但只要开放医疗市场,终将推动医生从“单位人”向“职业人”的蜕变,优质医疗资源按需流动;无论是公立三甲大医院,还是社会资本举办的一、二级医院,都能在公平竞争后,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普遍提升公众获得的医疗服务品质。

  B03-B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