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2014健康盘点·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3:2014健康盘点·专题

缓解血源紧张,辩证看待代血浆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某医院手术室正为患者输血。专家指出,血浆代用品是缓解我国血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技术手段。 图/Gettyimages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散发性出现了血源供应紧张的局面,造成部分外科手术治疗不得不延后。专家表示应理性看待“血荒”,血浆代用品是目前缓解血荒的重要途径。有资料显示,全国13亿人口,年用血量1000多万单位,达1600吨之多,但这仅为美国的1/29,其中60%以上的血液用于围手术期(指围绕手术的全过程)输血。

  失血量不大可用血浆代用品

  通常情况下,人们理解的输血即输人体血液。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罗爱伦主任解释:“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是个缺血的国家,血的质量也不是太好,临床中的确存在血液导致的一些疾病传染。”

  所谓血浆代用品即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包括失血性、烧伤性及手术中休克、血栓闭塞性疾患等,是缓解血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技术手段。

  至于什么情况下宜选用血浆或血浆代用品,罗爱伦表示:“我认为,能不输血就不输血。一般情况下,用一些血浆代用品就可以。临床中代血浆的效果也不错。我们临床中也遇到过输血后被传染肝炎的患者。所以在中小手术,失血量不大时用代血浆这种更安全。”罗爱伦同时提醒,血球很低的血液病人还是需要用血浆。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教授认为,对于身体相对比较健康的患者,仅仅由于外伤,例如针对手术中的出血,使用一些代血浆产品可以大大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因为单纯的血浆会面临感染、过敏等风险”。

  患者应与医生多沟通

  对于患者来说,在可以选用代血浆产品的情况下,产品的安全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对代血浆产品的相关研究课题表明,含羟乙基淀粉类代血浆产品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有肾损伤及增加死亡率的风险。为此,相关部门也做出了相应提醒,如相关说明书和标签中不良反应、使用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的修改。

  对于代血浆产品的安全性考虑,熊利泽教授建议:“患者和公众在掌握了相关信息之后,应与医生多沟通,再去评论其对错。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医学专业领域的内容和结果,只是代表未来的一种方向、一种突破或者一种曙光,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有很远的道路和很长的时间。”

  熊利泽教授解释,“所有的医学工作者都是经过了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他们从中所得到的经验和结论,完全不是患者和公众通过一条新闻、一条评论或一个医学结果就能了解的。也希望在做出决策前更多征求专家的意见,专家经过反复的讨论得出一个统一的建议后,再发布出来,这才是未来决策的发展趋势。”

  罗爱伦教授表示:“不应轻易把一个东西否定,研究一种疾病是很不容易的。对于脓毒血症病人来说,我们也要实践哪些药品在抑制血浆代替品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否定。现在相关部门考虑更多的是群众安全的保障,以及如何协调配合各个部门推进医疗改革。至于具体的医学问题,应避免过多干涉到医生正常的医疗活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