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对话中国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242:对话中国
上一篇

郭列对谈林承仁

移动互联网创业:萌萌哒与躲猫猫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郭列 25岁,APP “脸萌”创始人。
林承仁 33岁,APP “无秘”创始人。

  “潮流产品大部分是从众的”

  郭列:你之前在全世界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亚马逊工作,为什么想出来创业?

  林承仁:创业是骨子里追求一种自由,我不习惯被固定在条条框框里,喜欢自己发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的价值更大。

  有一阵子朋友圈的头像基本全是“脸萌”,为什么一下子这么火?

  郭列:“脸萌”体现了人们对萌的需求,初始用户都是年轻人,尤其是学生,他们分享到朋友圈带动所有人刷屏。所以我们看到一个趋势,潮流产品大部分是从众的,但率先发起的一定是年轻人。

  林承仁:这款产品到底哪部分特质触碰到了人们的需求?

  郭列:人们希望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此前如果想做漫画类头像,得找人画,自己没法完成;但“脸萌”给出半成品,自己通过拼凑就能完成头像,既满足参与感,也满足对“二次元萌”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与众不同,你会发现不同的好朋友拼出的你是不一样的,这个很有意思。拼出好友的“萌脸”送礼,朋友觉得你有付出,这成了人和人之间感情交流的工具。

  “严禁点名骂别人、中伤别人”

  郭列:博客、微博等社交产品中,能看到的是意见领袖在发言,但匿名社交不会,这是社交的发展趋势吗?

  林承仁:这是我们对产品的定位,希望讨论更真实更有价值。如果用户有身份,就很难做到。一个名人哪怕说一句生日快乐,也会有很多转发,但不意味他说的话有价值。把身份都抛开,大家都是平等的,拥有同样的发言权,好观点就可以浮上来。

  郭列:“无秘”为什么会火?

  林承仁:在这里,大家把身份都去掉了,平时不方便说的,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抒发的途径,同时也满足大家对身边秘密的窥探。

  郭列:身边有些人看了“无秘”里的一些内容,会觉得心情好糟,你觉得这个正常吗?

  林承仁:我们对负能量的看法可能和一些人有些不同,比如你刚吐槽的这点,“无秘”中有的内容是攻击部门里的同事,我们看来,只要不点名,就不是负能量。这个平台上我们严禁去点名骂别人,中伤别人,挖别人痛苦的事情等,这样就是违规,违规就会被禁言。

  既要追随潮流,也要追逐自己的体验

  林承仁:你们现在对产品国际化有计划吗?

  郭列:八月份就开发了国际市场,我们希望团队多一些国际化经验,另外就是对多语言版本研发的尝试。开始还担心外国人不喜欢这种萌的风格,他们可能偏向写实的,后来发现全世界年轻人需求是一样的,图片需求是没有国界的。

  林承仁:脸萌的开发完成了,它对于你们团队的价值是什么?

  郭列: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越来越擅长了,知道如何击中用户痛点,研发更方便、更好玩的产品。我们意识到,研发者是否同样是这个需求的目标用户很关键。我们团队有5个88年的,10个90后的,脸萌的所有素材都是他们自己想着画的,结果一画出来就受年轻用户欢迎。

  林承仁:我觉得这是当下90后创业者这么受资本市场欢迎的原因。创意必须贴近需求,这和你是否在那个年龄,贴近那个圈子关系很大。做一款学生的社交产品,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来设计就很难成功。

  郭列: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很多节点,不同节点诞生不同产品,互联网的发展会依据科技发展的浪潮,驾驭这个浪潮,就要接触非常多的新东西,让触角和感受走在前面。所以,创业者既要追随潮流,也要追逐自己的体验。

  林承仁:接下来你们会去开发一些新产品,可以透露一下吗?

  郭列:我们发现使用许多用户社交产品时已经越来越不能享受到快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用户关系非常复杂,发一个状态要非常小心,怕被爸妈等敏感人看到。我们想做一个更加细分的、为年轻人服务的社交产品。

  林承仁:所以未来你想从零开始。

  郭列:对,不能被之前的成功束缚。我们现在的新产品就和过往没有关系,最终还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我个人喜欢乔布斯,他创造了很多产品,改变了生活,让生活更方便、更好。创造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这是很多创业者的目标。

  林承仁:乔布斯也是我的偶像。其实我觉得想法本身并不值钱,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想法很多,真正很牛的是把想法做出来,做得非常棒,这里涉及的难度、挑战太多了,还需要很强的执行力。所谓创意或创新,其实是给你一个问题,找到一个不常见但更聪明的实现办法,还要用尽可能少的成本达到比较高的效果。

  越来越多基金愿投给年轻创业者

  林承仁:今年的融资市场特别好。我想知道你们以什么标准挑投资人?

  郭列:首先希望他可以很好地理解我们,比如我们跟IDG的合伙人谈合作,讲话一半,对方就说,你不用说了,这个我了解了,这种感觉很爽——他懂你。另外,我们考虑投资人的长远眼光,我们希望是纯投资,不干预创意。

  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趋势,以前是投资人俯视创业者,现在部分投资人已经在仰视创业者了。另一个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基金愿意投给年轻创业者。

  林承仁:你说投资者仰视创业者,我认为是今年资本市场钱比较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郭列:我还观察到,很多投资方几乎不考虑盈利的商业模式。一般爸爸妈妈、传统行业会问怎么赚钱,互联网这个行业一般不问。在这方面,投资方和我们的观念比较一致,只要有持续用户、高频次的使用,以后就会有营销和商业模式。

  林承仁:一般做这种风险投资,资金量很大,清算时,投资的项目中有做得好的,就可以达到回报率,一个企业一个月赚几万块、几十万,对投资人实际意义不大,投资人希望你做成大企业,最后上市;另一方面,做社交产品或创意产品,如果没做大,或是明年产品形态变了,商业模式也要变,所以前期关注商业模式没太大意义。

  新京报记者范春旭 实习生袁勇

  摄影 王嘉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