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时装周2015春夏发布
|
由10月25日的NE·TIGER“明·礼”高端定制华服发布会拉开帷幕,到11月2日的WHITE COLLAR“白领”2015春夏发布会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2014年度颁奖典礼收官,中国国际时装周2015春夏系列发布在历时9天、经过70场秀之后终于落下帷幕。
对于这次号称“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季”,本次时装周除了引进众多新生设计力量和新的商业模式之外,许多“老面孔”也在求新求变,而这,也让不少人感觉时装周“变脸”了,和以前感觉不大一样了。
能看也能买,不只过眼瘾
本次时装周最大的特点在于增加了新商贸形态平台DHUB中国(北京)设计汇,打破了以往时装周只能看不能买光是“过眼瘾”的模式,让许多人在看秀之余也能买到设计师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价格并不是都高高在上!
首次亮相的DHUB设计汇设在了著名的“大罐子”79罐中,虽然只有10月27日-30日短短的4天时间,却吸引了67家机构、百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参与,售卖和展示包括时装、成衣、鞋帽、饰品、面料等,以及涉及生活方式的时尚用品。
“DHUB设计汇核心任务是促进产业上下游对接、支持设计与市场对接、扶持青年设计力量。”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辉看来,DHUB设计汇与中国国际时装周平台相呼应,是时装周功能的延伸,是以突出设计交易、突出生活方式的新型展示平台。它为独立设计师、品牌、设计师工作室提供了展示和交易的机会,链接了多品牌买手店、买手机构以及传统和新兴商业渠道,在这里还集纳了产业加工需要的很多设计服务内容,强化了设计交易和商业落地。
参加DHUB的品牌中最有特点的是名为“墨器”的设计家具,很多人都觉得这“并非时尚产品”,搞不大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在DHUB的开幕活动中并和NE·TIGER一起带来一场“玉尧墨器Lifestyle秀展”,品牌创始人、北京清美玉尧设计中心艺术设计总监杨玉尧则认为:这传递了DHUB设计汇的另一核心概念——生活方式与时尚跨界。
“当身着NE·IGER服装的模特们以优美的姿态坐在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家具上,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仕女图,能直观地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杨玉尧说,他同时也认为,设计家具进入时装周,参与DHUB设计汇,也能给更多的中国品牌提供店面视觉和布置的解决方案,亦是衔接上下游产业的桥梁之一。
“上游”和“下游”
“上游”和“下游”在本届时装周上如此热门,实在有些出乎人的意料。
除了新的商贸平台在强调上下游之外,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设计师也把“上游”和“下游”的概念引入了品牌发布秀中,引起了人们对“两端”的关注。
去年的金顶奖设计师刘薇在今年的发布秀上别出心裁地用了3000个白色纱锭作为舞台装饰,将服装最源头的纺纱材料运用到T台造型中。纱锭的重复营造夸张的视觉冲击力,因其本身具有可回收利用的特质,不仅科技感十足,更符合环保的理念,这种“从时尚的源头引领时尚”以及环保的理念足够引起人们对“上游”源头的关注。
设计师邓兆萍对面料也同样关注,她在服装秀上使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纤维轶纶95与中国特有的丝、亚麻混纺而成的面料,她表示,这是“将具有保暖、保健、阻燃、生物亲和性四大原生性功能的新型纤维作为礼服原材料,带来的是从产业链源头开始的变革,也正是拓展到产业链整体设计的一次成功尝试。”
今年的最佳男装设计师刘勇则首次以个人身份联合“中国男装设计交易中心”举办发布秀,对这个中国男装全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进行了推介。
而每年都入选时装周最让人期待的秀之一的爱慕,今年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们把秀场搬到了位于顺义马坡新落成的爱慕时尚工厂,在时尚工厂搭建起“白金丛林”以及圆形舞台作为发布秀场。看秀的来宾们不仅能看到最新一季的发布,同时也能看到爱慕品牌设计生产和制作的地方,对产品的“上游”、品牌以及企业都会有更感性的认识。
每年都主办闭幕压轴秀的WHITE COLLAR“白领”,则将目光放在了“下游”,更多地关注起了消费者。“Cloud Me”的发布主题汇集了互联网思维方式、消费行为改变以及对商业变革的思考,描绘了一幅由大数据、云平台构建的新商业画卷。移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两大技术的融合带来了一场社会性的改变。二维码风靡的背后,是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做出购买决策的方式以及他们在整个购买流程的所有行为上的革命性变化,消费者变得更有话语权。而新兴消费方式正在加速零售终端的变革。除了在秀场上倡导新科技和新购物方式,白领今年还上线了WHITE COLLAR的APP,探索如何打通线上线下,与消费者群体建立起立体的沟通网络。
在白领董事长苗鸿冰看来,实体店永远无法被替代,它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体验感;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则是未来品牌渠道发展的新方向;而品牌的成功,莫不是极具特色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加上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这些,都值得中国的服装企业好好思考。
强调“中国元素”抑或弱化它?
同样值得中国品牌思考的还有“中国元素”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
本届时装周上似乎出现了两大派,一派注重和强调中国元素,另一派则有意弱化中国元素,而最终本年度的“金顶奖”被设计师潘怡良收入囊中,这也被一部分人看作是“弱化中国元素的胜利”。
刚刚在纽约时装周上举行完个人发布的“broadcast:播”的设计总监王陶则认为,“中国元素”的强化和弱化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中国元素”在设计上有显性直接的表达之外,还有不那么直白的隐形表达,根据每个设计师的风格不同而不同。比如“broadcast:播”在本次时装周上的发布,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中国元素,但内里却是以“量”这一概念为主题,颇有东方哲学的内涵。
(下转D13版)
D12-D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巫倩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