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文娱产业转型之路·演出篇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5:文娱产业转型之路·演出篇

世界顶尖舞台艺术做成中文版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舞台剧《战马》中文版是国话明年的重头戏。

  2013年6月,曾经的“老国话人”重回话剧“国家队”,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一手抓创作,推进优秀原创剧目,一手抓演出,将国话压箱底的经典剧目复排重演。原本地理位置欠佳的国话新剧场,也在最近一年迅速成为京城话剧迷扎堆的据点。

  在周予援看来,追求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成了摆在中国戏剧人案头的紧要问题,因为“戏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缺一不可”。而国话明年的重头戏中文版《战马》,正是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作品。新京报一直以来对于中国戏剧的关注也是国话选择与新京报进行深度合作的原因。近期,双方合作在新京报艺术的微信公号“文艺SAO客”上推出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系列电子场刊。“新京报很有前瞻性,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推广能力都很强”,周予援说。

  新京报:这一年戏剧演出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周予援:我觉得变化不大,主要是戏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点的关系问题,目前大家似乎有点不太明确,方向感有点小迷失。

  新京报:国家话剧院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

  周予援:我一直认为,戏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缺一不可。光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能长久发展下去,因为一部好作品一定是要有观众的,否则没办法长久演下去。但光有观赏性,没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样的作品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要引进英国国家剧院的《战马》。这部戏就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所以才能久演不衰。为了能让中国观众看得明白,我们做成中文版,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世界顶尖的舞台艺术。另外,舞台技术是中国戏剧界的薄弱环节,通过《战马》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英国的制作技术,我们剧院的青年舞台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也可以通过这部戏得到全面的锻炼。

  新京报:为什么会选择和新京报合作?

  周予援:新京报很有前瞻性,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推广能力都很强,可以实时报道好的作品给观众。近一年跟新京报的合作,对我们国话的话剧作品、国话的品牌都有很好的推广效果。新京报一直很支持戏剧事业的发展,特别感谢。

  新京报:对未来与媒体合作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周予援:国话目前宣传机构缺失,年底我们将成立国家话剧院宣传中心。未来我们希望与媒体建立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的通气会,加强双方的联络,与新京报平台有更好的合作。各种新的合作形式当然越多越好。

  新京报:明年推荐的项目有哪些?

  周予援:《战马》是我们明年的重点项目。明年还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国话的创作也要实时跟进。比如新戏《中华士兵》,将由冯俐编剧,查明哲执导,讲的是八百壮士的感人故事。还有同样是查明哲导演的前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明年还有王晓鹰执导的话剧《雍正王朝》。

  ■ 合作案例

  看戏前扫“电子场刊”

  今年10月,国话举办“国际戏剧季”,并首度与新京报合作推出电子场刊。在每部戏首演当日,新京报的艺术微信公号“文艺SAO客”都会推送分量十足的导赏文章。并于演出现场摆放二维码,观众候场时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推送文章。电子场刊除了剧目的背景介绍外,更有本报记者的独家推荐与专访内容,以及国外媒体的评论节选。

  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