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追踪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6:追踪

摆渡爷爷盼来修桥款

中国扶贫基金会江铃溪桥工程筹募20万元,助摆渡爷爷圆梦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四川宜宾高县可久镇星山村二夹河,罗光林接送孩子们过简易桥。周瑜原 摄
10月30日,江铃汽车代表将1万元慰问金交到罗光林手中。
罗光林撑竹筏将孩子们送往学校。

  “听说有人要来给我们修桥喽。”10月30日,四川宜宾高县可久镇星山村的二夹河边挤满了乡亲。河里那条祖辈搭建的“跳蹬子(简易石桥)”连接着星山村和红旗小学,是村里30多个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却经常因为涨水成为“危桥”,村里人一直盼望着,能有人来给他们修一座安全的桥。

  站在河滩边,58岁的罗光林老人远眺通往村外的那条泥泞道路,双手握紧又松开,紧张又有些激动,他在等待修桥人的到来。27年来,他义务护送村里的娃娃安全过河上学。随着年事渐高,去年又摔伤身体,修桥的愿望他比谁都要强烈。(新京报10月14日报道)

  新京报等媒体报道了宜宾六旬老人罗光林27年护送娃娃过河上学的新闻后,数千爱心网友纷纷捐款,为实现老人建桥心愿进行爱心接力,通过腾讯乐捐平台已募集善款8万元。爱心企业江铃汽车宣布出资12万元,一起为罗光林老人圆建桥心愿。

  10月30日,走过一段泥泞的山路,江铃·溪桥工程四川宜宾爱心体验活动团带着善款来到了罗光林老人的家乡,在老人护送娃娃27年的跳蹬子简易桥边,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江铃汽车的相关负责人把爱心捐款交到了可久镇镇长手中。镇长雷富均当场表示,一定做好这座爱心桥的设计施工以及监督管理。

  “我给贵州打电话了,告诉我妈这里要修桥啦,我妈一听就高兴了,终于可以放心了。”听说要修桥,远嫁而来的村民吴玲带着女儿也赶来了,看着修桥奠基仪式启动,她乐得合不拢嘴。她的身边,挤满了赶来看奠基仪式的乡亲们。

  一铲子挑起一抔土,撒向奠基石时,罗光林的眼圈有些红。一条横跨二夹河的便民桥,将在距离跳蹬子简易桥约400米的地方建起,惠及河边2000多人。

  “终于要修桥了,娃娃们以后可以安全过河喽。接下来我要为娃娃们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桥修好。”罗光林想好了,等桥修好,他也能空闲下来了,想去北京看看。

  1【难处】

  村民时常面对过河险境

  在宜宾高县可久镇腹地,二夹河从这里蜿蜒流淌。几十年来,附近的乡亲和孩子们要过河,娃娃们每天要到河对岸的红旗小学上学,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河上的几十个“跳蹬子”。但“跳蹬子”表面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特别是在汛期,湍急的河水会淹没“跳蹬子”。

  “有些不会水,走跳蹬子还是会怕,遇到涨水,石头上还会长青苔,经常有人滑到水里。”村民陈朝祥的孩子15岁了,上学读书一直都要走这条跳蹬子,只要下雨,他就会很担心。去年夏季汛期,隔壁红花村里的一位老人背着孩子过河,洪峰突至,老人和孩子瞬间被大水冲走。提起这件事,星山村的人还心有余悸。

  听说河上要修桥,72岁的李大香老人光着脚赶来。熟识水性的他前年也曾追了30多米,救起两个被大水冲下跳蹬子的娃娃。“好危险哦,还好我会游泳。”

  这条跳蹬子简易石桥,最初就是李大香的爷爷搭建的,后来村民在原有跳蹬子上又加高了一层,但仍常被水淹。村民们反映,别提孩子了,就算大人尤其是老人,过河也经常捏一把汗。

  记者体验了一下这条伴随了村民几十年的跳蹬子,走到中间位置,湍急的河流在石缝间打着浪花翻滚,哗啦啦撞击着石壁,有的石头踩上去还会摇晃。

  可作为娃娃们的义务护送者,罗光林老人已在此走过27年的时光,风雨无阻。到了汛期,河水上涨漫过石桥,罗光林便用自制竹筏将孩子运过河。

  村民陈朝祥和身边几位家长都很感谢老人,“交给罗光林老人我们就放心喽,他水性最好。”

  2【心愿】

  修桥的愿望愈加急迫

  在星山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守护村里娃娃的,大多是像罗光林、李大香这样熟识水性的老人。

  提及过河时怕不怕,吴玲6岁的小女儿抱紧妈妈的大腿,小声说:“我怕。”常外出打工的吴玲经常提心吊胆。

  几十年了,几代上学的孩子们日日从这“跳蹬子”上走过, 远远看去像是武侠里的“水上漂”。但是,只有走在水中的孩子才知道,每一次过河都有多忐忑:“我们不是勇敢,只是我们只能这么过河。”

  “多亏了罗光林,我在外打工也放心些。”在吴玲身后,是罗光林老人的家,只要遇到下雨涨水,每天上学前,星山村和隔壁村的二三十个孩子都会早早地在罗光林家门口集合,由老人护送他们过河。

  村民过桥落水的事,常会在这条河上发生,罗光林年纪也大了,去年护送娃娃时还摔伤了腰,被鉴定为4级残疾。为了不让老人再操劳,村民们尽量自己带孩子过河,但罗光林总是会到河边等候。

  盼修桥的愿望越来越急迫。修一座安全结实的桥,是所有村民多年的愿望。

  村民曾打算自己出力筹钱修桥,但最终不了了之。“外出打工的多,有的家比较贫困,大家意见不统一,献爱心的人也有,但能拿得出这么多钱的很少。”陈朝祥说道。

  高县可久镇主管农业、交通的副镇长李兆先坦言,对于政府来说,建桥很困难,毕竟不是三两万能建起来的,一般的便民桥需要20万元左右,大桥需要百万余元。目前只能依靠老百姓投工投劳,到外面打工的村民捐点,政府申请些资金,共同想办法解决。但需求太大了,只能一座座慢慢筹资建。

  3【圆梦】

  爱心接力筹款建桥

  罗光林的心愿经报道后,高县政府拟在此建座公路桥,近日已开工建设。这是一座汽车都能通过的大桥,但这座桥距离星山村还有几公里远,孩子们上学还是有诸多不便。罗光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星山村村头建起一座便桥,让乡亲们和娃娃们能不用绕道、不用趟水、不用摆渡,安全过河。

  罗光林27年护送娃娃过河上学的义举经当地媒体、《新京报》、腾讯等报道出来后,数千爱心网友纷纷捐款,截至10月30日,短短半个月时间,通过腾讯乐捐平台已募集善款8万元。但这距离建桥所需资金尚有差距。

  爱心企业江铃汽车看到罗光林老人的义举后,联系中国扶贫基金会,表示愿意出资为爱心老人圆建桥心愿。经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调研,建造一座便桥所需资金在20万元以上。

  江铃汽车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江铃·溪桥工程专项基金出资12万元,与爱心网友一起为爱心老人圆梦。高县和可久镇的政府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落实设计及施工单位,筹措配套资金,动员乡亲们投工投劳。

  4【回馈】

  摆渡爷爷收到万元慰问金

  20多年坚持护送孩子们上学,罗光林深得乡亲拥戴。在村民小组组长选举中,他高票当选。没有儿女,老人靠什么维持生活?仅靠种庄稼和每月政府补助的几百元组长补贴和孤寡老人补贴。

  罗光林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形容,没有一件像样家具。就连目前住房也是前年由危房改造而成,至今他仍欠着三四万元债务。

  谈及为什么能坚持27年护送娃娃上学?罗光林说,家里老人是志愿军,他在后方也要做好事回报社会。“学生要学习,要成长,如果因为下雨过不了河就耽误了。希望这些孩子以后考上大学,走向社会,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为了温暖这位爱心老人的赤子之心,江铃汽车代表现场将1万元慰问金交到罗光林手中,用来改善老人的生活,治疗老人落下的伤病。

  “谢谢大家了。你们对我们的关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今后的日子我还会做更多好人好事。”拿着这笔善款,老人郑重承诺。

  5【责任】

  8年援建230座便民桥

  其实,不止是这里,江铃·溪桥工程公益项目在8年间已为全国21省82县市援建便民桥230座,受益乡亲50多万人,累计捐资2650万元。

  从援建区域看,四川、江西、云南、贵州、陕西、湖南、湖北等中西区域援建数量最多,这些区域多山多水,贫困程度较高。

  这次为罗光林老人圆梦而援建的是江铃·溪桥工程的第230号便民桥。在此之前,项目已陆续在四川省中江县、昭觉县、木里县、北川县、剑阁县、资阳市、宜宾市、什邡市、达州市等地援建便民桥达30座。

  江铃·溪桥工程项目负责人李俊贤介绍,项目缘起于贫困乡村缺桥困境。自古以来,修桥铺路,是乡村的基本需求;要想富,先修路,也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而桥和路,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多山富水的乡村,不少路因溪河而阻断,一条小河困住一个乡村、一座桥打通一条路的情况比比皆是。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数据,我国欠发达地区平均每县缺桥数量达100座以上,仅仅西南5省207个国家贫困县就至少有12420座便民桥等待援建,需求量非常大。这些溪河如同神经末梢遍布数万乡村,与乡亲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外出务农、务工、赶集、走亲戚、上学等,都要跨过这道障碍。

  尽管建桥需求量大,但要解决缺桥困境并非易事。目前县乡财政只能顾及主干道的公路桥,对于遍布村间地头数不胜数的便桥,力不从心;已实施十几年的国家村村通工程目前只能顾及乡镇及行政村的主干道,对于在神经末梢的自然村修桥铺路,力有未逮。

  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江铃汽车联手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江铃·溪桥工程公益项目,旨在提供资金为贫困乡村援建便民桥,从而填补了国内建桥类公益项目空白。

  6【呼吁】

  寻求更多企业加入建桥

  “我们每走到一个村庄,发现这些淳朴的村民非常需要你的帮助,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好这个项目。”江铃汽车相关负责人贾艳英介绍,在更多乡亲们受益的同时,江铃·溪桥工程越来越成为江铃汽车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008年初,江铃汽车宣布,今后每售出一辆江铃汽车,即为“江铃·溪桥工程”专项基金捐款10元,截至2014年底已持续投入善款1100多万元。除江铃汽车每年定额捐款外,江铃全体员工每年捐款25万元到30万元,纳入便民桥援建基金;众多江铃代理商也为项目寻访选址、出资建桥、开展公益活动,江铃车主也参与其中。

  2007年至2013年,江铃·溪桥工程共投入专项基金1244万元,撬动援建地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208万元。专项基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基本达到1:1,以让有限的善款援建更多便民桥。

  2014年,江铃·溪桥工程迎来八周年,江铃汽车持续投入援建资金200万。

  贾艳英强调,从便民桥选址到设计,从施工监督到竣工验收,乃至落成后的日常管理,援建地相关政府部门付出了不亚于捐赠者的心血和爱心;援建地受益村民更是自发投工投劳,有的还义务监工。

  贾艳英还透露,作为江铃·溪桥工程的发起人之一,江铃汽车董事长王锡高对这个项目也非常有感情,他计划今年开始探访大多数已建成的便民桥,了解项目开展情况。

  8年,21省,82县,230座。贾艳英承诺,项目将一如既往持续下去。但乡间需援建的便民桥何止千千万万,仅凭江铃汽车一家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爱心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图片由江铃·溪桥工程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