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习近平访大洋洲第二站,该国2008年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中国全球自贸区布局全面提速
17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澳大利亚之际,中澳签署了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意向声明,这被外界誉为“历史性”的一步。而中国和大洋洲的另一个重要国家新西兰早在2008年就签署了自贸协议。新西兰的乳制品、牛羊肉和奇异果等产品因此变得价格低廉,早已走入平常的中国百姓家。
新西兰也是习近平主席大洋洲之行的第二站。中国前驻新西兰大使陈明明对新京报记者说,“没有中新FTA,就没有现在的中澳FTA”。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第一次”
中国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实施的第一个自贸协定。签署时间是2008年。
在发展对华经济关系上,新西兰一直走在发达国家前列。它是第一个同中国就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
中国前驻新西兰大使陈明明2001年来到新西兰担任大使。那时候,中国刚刚加入WTO。新西兰人并没有想到要和中国进行自贸谈判,觉得不太现实。中国国内也有一些人抱有疑虑,主要是担心中国农业,特别是乳制品行业,受到新西兰奶业的冲击。
但陈明明觉得,中国已经决定要开放,新西兰又是对华友好的发达国家,如果双方能够签订自贸协定,不仅含金量高,而且具有象征性意义。
“我是第一个向国内提出建议的人,外交部和商务部也很支持。”陈明明说,“跟新西兰方面沟通之后,对方非常积极,喜出望外。”
2004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时任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共同宣布启动中新自贸区谈判。经过3年15轮磋商,双方于2007年12月结束谈判。
根据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则承诺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西兰进口产品关税。
中新自贸协定让澳“有点急”
协定签署后,两国市场很快感受到“滚滚而来”的贸易热潮。
新西兰人口只有400多万,国内市场份额不大。签订自贸协定后,随着关税的下降,中国为新西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短短四五年间,出口到中国的新西兰品牌由最初的几个增加到200多个。中国前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2013年在《新西兰先驱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称,中新自贸协定签署5年来,新西兰乳制品、肉类产品对华出口均实现500%以上的大幅增长,木材也实现了300%的增长。
2013年,中国终于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了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一年,中新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为182.19亿新元,同比剧增45.2%、
“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并没有因此被打垮,而是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现在,一些中国公司已经在新西兰购买农场,生产乳制品。”陈明明说。
陈明明说。十几年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认为中国同发达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走出了这一步”。中新自贸协定对加强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是一份开拓性的、示范性的协议。没有当初的中新自贸协议,肯定没有现在的中澳自贸协议。”
“中国和新西兰自贸协定谈妥后,是双赢的局面。澳大利亚很有紧迫感,很着急。”陈明明说。
还有6个自由贸易区须“攻关”
最近以来接连结束的自由贸易谈判,只是中国自由贸易区布局全面提速的一个缩影。
在十天之内,中国先后结束了与两个重要国家——韩国和澳大利亚自贸区的实质性谈判。李克强总理日前则表示,将在明年底前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自贸谈判。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中国的自贸区布局提速不少,其原因,一方面是政治决断;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波动也助了一臂之力。
目前,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有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待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后,中国的自贸区将再添两员“大将”。
在韩国和澳大利亚之后,中国仍有6个正在进行谈判的自贸区: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国-挪威、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十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以及中国-斯里兰卡。
其中,中国和海湾六国的自贸区谈判2004年启动,迄今已经10年;中国和挪威2008年开始第一轮自贸区谈判,迄今已经6年。梅新育说,这些谈判进展艰难,“主要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决心问题。”
离中国最近的中日韩自贸区2012年启动谈判,至今已经谈判五轮,但日本一直态度不甚积极。梅新育认为,连续敲定的自贸区谈判将会对其他正在进行中的自贸区谈判、尤其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起到推动作用。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高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