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主题

对话插画师

希望不再需要网络维权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马玉插画作品
卜力插画作品
卜力插画作品
鸟先森插画作品
马玉插画作品

  在当下中国,插画师的生存空间有多大?在他们职业生涯里,编辑发挥着什么作用?业界是否形成了行业标准?又应该做出哪些改变?让我们来听听国内知名插画师鸟先森、马玉、卜力三个人对于这些问题,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我们会发现,当他们回答同一个问题时,即使想法不同甚至迥然有别,也莫不是着眼于插画行业,其中不乏建设性意见。这也恰恰说明对话之必要、行动之在所必需。

  ★鸟先森,插画师、设计师,此前工作于北京,今年转往上海,现任韩寒一个APP艺术编辑。插画发表于《城市画报》、《文艺风象》等刊物,与阿迪达斯、李宁等品牌合作。

  ★马玉,插画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居北京。绘本《荷花回来了》获200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原创绘本《悟空,乖!》获2013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国际原创图画书奖”。

  ★卜力,插画师,享受创作时的随心所欲,作品多发表于生活类、儿童文学类杂志,也画过《水晶靴子》、《小圆球的旅行》、《流星雨》等绘本。现居北京。

  生存空间 在中国无法靠插画生活

  新京报:在当下中国,作为一个职业插画师,生存的空间有多大?

  鸟先森:画的足够好又不缺受众,就能生活得不错。当然,很多插画师都是画得好却生活拮据,因为受众审美往往停留在令自己愉悦的层次,作者走得太靠前,受众往往跟不上。这也是商业与艺术的矛盾。

  马玉:我以后的目标不是完全做一个职业插画师,我可能一直会在绘本这一行业,文字和画画自己一手经营。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职业插画师,生存的空间相对狭小,在中国,你只能达到温饱水平,不能完全依靠插画来生活。

  卜力:我现在的感觉是插画师生存的空间还行。不过,有些作者其实创作出了高水准的作品,但是出版过程中有很多环节,比如编辑或出版社,会更多考虑市场因素,这就会阻碍好的作品出现。

  编辑影响 有些编辑确实不懂美术

  新京报:在插画行业,与插画师直接对接的编辑扮演着什么作用?对整个行业有什么影响?

  鸟先森:这限于出版和杂志行业。编辑起到了节点的作用,一个文化产品无论是书还是杂志,编辑的审美、调度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决定产品最终的形态。

  与插画师相连接最紧密的是编辑的审美。这一点很要命的是,国内基本所有的编辑都是学文科出身,除了小学初中上过美术课,大部分编辑自身的美术教育是缺失的。若编辑在大学或者毕业后没有意识对审美进行培养,拓展眼界和思维,那么他自以为的审美往往流于大众,没有独立判断能力。杂志,特别是时尚生活、文艺类的杂志审美要高于出版行业,原因在于杂志的图片编辑的判断力决定了一本杂志的风格、感觉。出版行业是文字编辑主导审美,行业领导自己也是文字编辑或者靠写文章上去的,对文字有判断力,但对艺术缺少判断,往往自得而不会自知。

  马玉:遇到好编辑会激发你的创造力。我现在的一个日本编辑,我叫她村地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她六十多岁了,但状态非常好,知识渊博,思维活跃,像孩子一样的感觉,和她在一起,你不觉得她年纪大。我跟她合作出版《悟空,乖!》,每次她所想到的问题,多是我想不到的,她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蒲蒲兰绘本馆也有一个编辑,工作了十多年。这些人对整个行业会发生积极的影响。

  卜力:有些编辑之前是插画师,就很好沟通;其他编辑之前是文字编辑或者其他编辑,不是美术专业,沟通起来很困难。编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问题是有些编辑确实不懂美术,这使得我身边一些插画师走独立出版的路子,不需要编辑了。

  行业弊端 目前没有规范标准

  新京报:插画界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标准,比如稿费标准?如果形成了,有哪些?

  鸟先森:有一个模糊的标准。但是,因为插画本身的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画得好和知名度高的插画师,稿费往往相较知名度较低的作者的稿费多出几倍到几十倍。作品足够好,本身就是艺术品,是可以与画廊合作的,通过展览作为藏品售卖。作品流行元素好,也可以与商家合作周边产品,进行衍生品的开发以扩大收益。

  马玉:目前来说,没有什么规范的标准。我现在是拿版税,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有些人拿一次性的稿费,如果是一次性稿费,你的作品别人可以无限制出版,和你没什么关系了,对一个插画师来说,这是很大的损失。你创作出作品,当然也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可能你全身心投入进去,什么都得不到,你还是一个人孤独贫穷地画画。

  卜力:除非你是特别资深的插画师,有资本去谈稿费,大部分插画师的稿费都是由出版社定好的,即使去谈,也不会增加多少,很被动。

  新京报:国内插画界最应该改变的是什么?

  鸟先森:我只知道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插画界”这种大事应该由脑子更灵活的人去想。

  马玉:政府应该重视起来,一旦重视了这个行业,插画师本身的价值才能提高,不管是薪水,还是人们对他的作品的关注,都会有所改观。一个国家对插画、绘本的支持,影响很大,比如日本,投入很多,非常支持漫画行业,甚至你把漫画画在墙上或者大烟囱上,这都是可以的。这在中国不行啊!

  卜力:最应该改变的就是编辑,但这很难改变。

  理想环境 插画师不用太吃力地生活

  新京报:插画行业的严酷现实、个人自由创作的追求,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你身上表现明显吗?

  鸟先森:明显啊。我缺钱,所以想赚钱,但我希望画出更令自己满意的画,赚钱需要画好画,走得更远。走远需要时间,现在大家都你追我赶,商家不会耐下性子等你不断提高品质,他们更想赚快钱,目的明确手段高明。

  马玉:我现在涉足插画领域并不多,我想学好一门可以养活自己的本事,比如陶艺。因为,你现在实现不了你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以后能实现,那就很好,可以沿着自己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卜力:我觉得这个矛盾,几乎每个插画师都有。比如左马,他画插画,也接商业性的工作,但更多的是在创作自己的漫画。当然,这取决于个人,有些插画师只想画插画,像我这种是被迫去画。

  新京报:你认为理想的插画行业环境是怎样的?

  鸟先森:我画对得起自己职业操守的画,客户付对得起这份操守的钱。画画的伙伴们不用在微博上发维权帖。

  马玉:希望整个行业环境得到提升,这样插画师就不会太吃力地生活,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卜力:当然希望稿费高一点,编辑更专业,作品更有创新,去引导大众的审美。

  B03、B04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