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教育周刊·师之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教育周刊·师之道

滕亚杰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滕亚杰
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进入府学胡同小学担任数学教师;之后分别在和平里第一小学、史家小学分校担任校长。2013年7月1日,担任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校长。
让孩子快乐、自由、积极地“生长”是滕亚杰的理想。

  今年是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建校150周年。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灯市口小学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学校成立于1864年,定名为“男蒙馆”。1900年更名为“北平私立育英学校”,设有小学、中学及高中等部。1952年,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率先打破传统,开创了男女同室上课。

  1996-2007年间,灯市口小学陆续合并了东四西大街小学、王府井小学、大甜水井小学和礼士胡同小学等8所小学。2014年起,灯市口小学作为龙头校联合北池子小学、东高房小学成立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

  今年9月,灯市口小学又在资源带上推出“走班制”,每周拿出一个半天时间,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学生可自由选课。

  校长滕亚杰说,每周一个半天供学生选课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学校将逐步实现将更多的下午时间用来供学生“走班”选修。

  重新审读学校办学历史

  去年7月1日,时任史家小学分校校长的滕亚杰调任到灯市口小学担任校长。上任第三天,滕亚杰就接到了一项任务——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要来学校调研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

  身为校长的她必然要承担起讲解学校历史的任务,“可才来学校两天,对学校的情况根本就一无所知”。情急之下,她拿出学校的历史书籍做起功课。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了对学校一点一滴的了解,并深深为之吸引,由衷产生了对这所百年老校的热爱。

  对历史的审读中,她发现这所学校上世纪30年代前后的办学理念,在某些方面也不输于现代。“那个年代,学校除了体育、艺术方面的课程,还开设了电波团、汽车研究会、航空研究会等当时很超前的选修课程。”

  那个时候学校提出的“致知力行”的校训以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为用而学、东西合璧、文化办学”等办学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每周半天学生自由选课

  走进灯市口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大型横幅。这是滕亚杰根据灯市口小学几代人的办学理念,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基调提出来的。

  滕亚杰说,学校未来培养学生的一个想法,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出自己精彩的一面。基于这一办学理念,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改革。

  今年9月1日,灯市口小学把选修的权利交给学生。每周拿出半天时间让孩子们无年级、无班级限制地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

  兴趣选课打开孩子天赋

  五年级(5)班吴佳骏的母亲陶昱霖记得,本学期刚开始,孩子拿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课表回来,说这都是学校新开的校本课程,让大家自选。这不是上大学时才有的选修课么?感叹之余,母子一起认真选了机器人等几门感兴趣的课程。

  其实,此时的灯市口小学也有一些老师没有完全理解学校此番改革的意义。因为,将近2000名学生的各种选修志愿排进几十门课程中,首先课表就是个大问题。

  不过走班选修课还是坚持开了起来。滕亚杰说,学校之所以开设选修课,就是要把孩子的天赋打开,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功能。

  如今,选修课实行快三个月时间了。

  有天晚上,陶昱霖的儿子跟从事IT工作的父亲探讨起编程的问题,“时值多少?参数怎么设置?这些术语从儿子嘴里说出来,让我听得目瞪口呆。”陶昱霖感到,自从上了机器人课,原来有点怯生生的儿子越来越快乐和自信了。

  力争更多课时倾斜选修

  前段时间,滕亚杰跟老师们聊天,一位老师跟她说:“校长,能不能这样,以后干脆上午上国家课程,下午都让孩子们上选修课吧。”

  滕亚杰说,孩子们的这种幸福和快乐传递给了老师,让他们慢慢理解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理念。

  实行选修课目前刚刚起步,而滕亚杰坦承,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考虑会把选修课时由现在的每周半天逐渐过渡到每周两个半天、三个半天甚至四个半天。每个孩子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那将是一个属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想国”。

  ■ 校长说

  融合三级课程

  新京报:实行“走班制”,对老师的要求有什么变化?

  滕亚杰: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1+1培养模式,老师在具备师德、师能的前提下,还要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开发一些校本课程。我们也在为老师提供各种平台,学校不仅有教师篮球队,还有教师合唱队、武术班等,以营造浓厚氛围,促进课程建设。

  新京报:选修课程都是老师开发吗?

  滕亚杰:我们还购买一些课程,请专业的老师到学校教孩子,比如国画、编织、高尔夫、马林巴、电子鼓、游泳以及戏剧表演等。有些课程校内开不了,我们还会组织孩子集体到外面上课,从而打开校际边界,这也是“课堂在窗外”的理念的体现。

  新京报:增加了选修课课时,国家课时怎么保证?

  滕亚杰:我们考虑要把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融合,不再像以前按三级课程来划分。我们会按照培养学生的目标来设计课程,如人文与实践、体育与健康、科技与创新、艺术与审美等,把课程融合,按学生个体发展开设选修课程。为保证国家课程,会安排长、短课相间进行。

  新京报:学生的自由发展多了,会跟升学有冲突吗?

  滕亚杰:这么培养下来的学生,我认为能力、水平一定不会低,成绩也不会低。而且从现在的测试来看,灵活的考试内容越来越多,我们认为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了,才是最重要的。我从来不跟我们的老师说,我们作为大校,一定要在某某测试中获得怎样的成绩,如果我这么说,老师就会很注重分数,结果就是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势必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认为,孩子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要比分数多出几分更重要。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生活所具备的技能,不是完全能够用分数来衡量的。真心希望孩子们能成为社会人的同时是一个自然人,让他们快乐、自由、积极地“生长”是我的理想。

  校长语录

  学校就是一个让孩子不断尝试的场所,在尝试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有什么样的特长?哪些方面比别人优长?所以学校课程的开设应该敞开边界,更加开放,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在不断选择与尝试的过程中,每个孩子就会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光彩。

  ——滕亚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