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5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即将颁布,医学界已基本明确——
|
(上接D02版)
■ 热点问答
常年不感冒发烧更易得肺癌?尚未证实
Q:坊间有“从不感冒发烧咳嗽的人群反而更容易得肺癌”的说法,是否属实?
张予辉:我也听过这种说法,但目前并没有得到证实。平时偶尔感冒或发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这种观点不能从这个角度理解,只能说时常生病的人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的机会可能相对多一些,早期发现某些疾病的概率也增加,从不或很少生病的人进医院或做相关检查的机会或早期发现某些疾病的可能少一些,我在临床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患者,几乎从没生过病,住院就是因为肿瘤,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肺癌遗传吗?无确定因果关系
Q:肺癌会遗传吗?
张予辉:肺癌的家族聚集性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肺癌家族史的病人本身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我也见过一家之中很多人都得肺癌的情况,虽然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但的确存在这一现象。
张树才:肿瘤确切的发病机理仍不是特别明确,从目前情况来看,肿瘤的发生可能与体内易感基因的突变有关系,而易感基因的突变在肿瘤家族的后代表现的可能性相对会高一些,而且这种相对性不仅仅表现在肺癌中,也包括其他实体肿瘤,如胃癌、肝癌、直肠癌等,这也是患有肿瘤的家族或后代中肿瘤的发病相对高的原因,但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这一点与吸烟和肺癌的关系类似,吸烟是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但两者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另外,有些肿瘤的家族因素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如消化道肿瘤,结肠癌、胃癌、食道癌等。
氯气与肺癌发生无直接关系
Q:游泳对于人体心肺功能有益,但游泳池经常使用氯气消毒,有些泳池的气味也比较刺鼻,恒温泳池会导致净水剂产生氯气,而氯气因为热度会悬浮在水面。而人游泳的时候换气时会吸入氯气,长期游泳会因此导致肺癌,这种说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
张树才:现在没有证据显示经常游泳与肺癌之间有因果关系,通常来说,游泳池中所使用的氯气对人体应该是在安全的剂量或浓度范围之内的,而且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氯气与肺癌的发生之间有直接的相关性,这只是一种民间说法。
肿瘤标志物筛查并不完全准确
Q:除了低剂量CT筛查外,肿瘤标志物筛查等其他方式是否适用于肺癌?
张树才:早期发现肺癌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通过低剂量CT即可实现,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原理是血液中存在某种肿瘤抗原成分,但标志物的敏感性目前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这种筛查方式在临床中还不具备广泛推广和使用的可能。
张予辉:如果肿瘤标志物的表现异常,的确需要格外注意,临床中通过肿瘤标志物升高进而进行CT筛查发现肺癌的患者并不在少数,但有些标志物不高的人群也发现肺癌,两者之间并非100%对应。
■ 讨论
鳞癌与吸烟关系更明显
支修益认为,肺癌与“气”相关,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烟草烟雾、厨房油烟和房屋装修材料污染等等都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除了大环境的大气污染外,室内的小环境污染也不能忽略。北京市烟民在室内公共场合吸烟排全国第一位。80%的肺癌死亡都和吸烟相关,二手烟和三手烟对肺癌的发病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室内空气污染中的厨房油烟污染,爆炒、烧烤、煎炸等等厨房油烟,加上北京的冬季较少开窗通风,冬天传统的取暖方式也是致癌因素之一。
第三,近30年来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房屋拆迁和房屋装修过程中,石材装修导致的氡污染、家具制造等等家装材料造成的苯系物污染、甲醛污染、可挥发性PPP有机化合物(TVOC);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TDI);可溶PPP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都与肺癌发病有关。再加上个体遗传因素,癌症性格或压力等心理污染,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方式,饮酒酗酒等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都可能导致肺癌。尤其是当几个因素协同作用时,患癌症风险会大大增加。
张树才表示,肺癌的发病机理也是比较复杂的,吸烟、空气污染、化学毒物刺激或家族等都是造成癌基因异常表达的后发因素。从诱发因素与肺癌类别来看,鳞癌与吸烟的关系更为明显,腺癌相对来说与吸烟的关系弱一些,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另外,未来一二十年内国内肺癌的发病率仍会较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吸烟人群很难降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继续,空气污染等如果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控制,也是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 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检测提高靶向治疗准确性
对于体检市场上出现的用基因检测技术预防癌症的现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医学领域,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指南有规范的。基因检测技术仍处于一个探索发展阶段,将其作为一个常规的防癌手段,显然不合适。
“一定要有严格的适应症。比如我们要对哪些癌症患者做靶点治疗?一定要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先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根据检测结果,决定做传统的治疗,还是做分子靶向治疗。有表皮生长因子突变的病人,用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过来,如果没有突变,用靶点药物既无效又耽误治疗、乱花钱,等于给病人添堵。这种应用,针对的不是健康人,而是已经确诊的患者。一个肺腺癌的晚期病人,不能做手术了,我们要给他做基因分型,根据结果,决定治疗策略。”
来自罗氏2014肺癌关注月的共享资料也显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能对靶向治疗的效果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良好的参考,提高靶向治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如果病人存在突变,果断使用靶向治疗,如果不存在突变,则可为病人寻找其他更适合的治疗手段,既节省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花费。
肺癌医生患上肺癌之后
徐林友,黄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1990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胸外科工作至今。2011年年初,徐林友医生被诊断为“晚期肺癌伴脑转移”,通常情况下,这一阶段疾病的自然病程为100天左右。在接受治疗没多久后,心系患者的徐林友医生重返工作岗位。勤勉的工作,乐观的心态,加上积极配合治疗,徐林友医生奇迹般地跨过了所谓的100天“预言”。到2014年末,距徐林友医生最初确诊已有4年整。
四年间,徐林友经历了从医生到肺癌病人、又从肺癌病人回归到医生的巨大变化。
徐林友自述
2011年1月17日,是我永远不能遗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在突然晕倒后被确诊为肺腺癌伴脑转移。上海肺科医院的姜主任了解了我的病情后,执意要我进行化疗。临床经验告诉我,肺癌除了肺鳞癌转移稍迟,预后稍好外,肺腺癌和其他小细胞肺癌的生存都不理想。想想以前的病例及自己的处境,忍不住叹了口气。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自己要活好这100天,选择放弃化疗,出院回家。
这时候,我接到了姜主任的电话,他希望我再考虑一下其他疗法,我很感激姜主任,我已经出院,他还帮我想办法。但坦白讲,我认为任何办法都是徒劳。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抗肿瘤的知识多么贫乏落后,真是这一通电话救了我。
虽然临床上确诊了肺癌,但我并没有明显症状,每星期5天进行全脑放射治疗,也没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但我的体力却逐步下降,且时常出现口腔溃疡。2011年1月24日,我又接到了姜主任的电话,说我的基因检测突变,可以进行靶向治疗。
肺癌靶向药物治疗自2004年进入中国,生物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三大传统治疗之后的又一重大治疗方式。以前,我们根据病理形态把非小细胞肺癌分为鳞癌、腺癌等,但是所采用治疗方式都是一模一样的。而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开始将肺癌进一步细分为是否有某种基因突变,并根据结果来选择更合适的治疗。这时,我已知道,由于靶向治疗的卓越疗效,肺腺癌的整体预后显著提高,并超过了鳞癌。而靶向治疗的效果不是性别、吸烟、年龄或者人种决定的,而是特定的基因突变决定的。了解基因突变的情况帮助医生和我更了解肺癌。当然,这要求患者必须是某一特定基因发生了突变,这样临床效果才会非常明显。姜主任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了我,说明我是符合靶向治疗条件的。这个好消息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接受放疗和靶向治疗两个多月之后,恢复非常明显,自我感觉良好,体检时肺部的病灶消失,脑部病灶也明显缩小,我2011年4月1日,又恢复了临床治疗工作。经过科学的靶向治疗及放射治疗,积极的心态调整,一年后复查,肺部病灶及脑部病灶已全部消失了。
当时只能活100天的我,现在3年多过去了,我活得越来越健康。我正常上班为病人看病,还能上手术台。这一段和肺癌抗争的经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带给我很多思考。
D02-D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