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走读中国·白酒原产地之衡水(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走读中国·白酒原产地之衡水(二)

衡水 文雅风韵源出乡野粗放的手工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1、衡水老白干厂区堆放粮食的石头。
2、发酵使用的地藏窖池。

3、衡水老白干存酒车间。

4、衡水侯店村中,一位老人在制作笔尖。

5、衡水侯店村毛笔厂中,制作毛笔的村民。

6、制作完成的“衡水三绝”之一——侯店毛笔。

7、衡水鼻烟壶坯生产厂,工人在打磨鼻烟壶。

8、衡水职业学校习三工作室,一名画师在鼻烟壶上画内画。

9、制作鼻烟壶的水晶壶坯。

  老白干和衡水捆绑生长在一起,遍布街头的招牌都告诉人们,到了一个“喝出男人味”的地方,很多外地人也是借助老白干的风味指引才知道了衡水这个地方。衡水有三绝:老白干、侯店毛笔、鼻烟壶。侯店毛笔笔锋迂回,鼻烟壶内画笔触细腻、老白干铿锵有力,三者之间貌似并没有太大关联,但都各自在传统手艺的道路上运转,兼容了刚硬与柔和、光滑与粗粝、现代生产流水线与一笔一画的琢磨。

  燕赵之地的实在风味

  “老白干到了!”衡水人赵相如从外地返回家乡的火车上,经常听到外地人这样称呼这个京九线上的重要一站——衡水。老白干变成了这个城市的标签, “衡水老白干”的广告铺天盖地,遍布车站、高速公路、公交车、乡间公路的电线杆上。

  说老白干是地理标签也对,它是一种地理特产。明朝嘉靖年间,衡水酒取名“老白干”。“老”指其生产历史悠久,“白”是说酒体无色透明,“干”指的是用火燃烧后不出水分,即纯。现在,“老白干”已经是中国白酒的一个独特香型,与浓香型、酱香型等白酒香型并列,地理与风土结合交错,酝酿发酵,标记出属于燕赵之地的风味。

  “我们衡水人都喝老白干,爱喝老白干。”一个是地方口味的偏爱,就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普遍情感一样。赵相如觉得,别的酒喝不习惯,只有老白干喝了不上头,酒醉后的第二天醒来一切如常。这样的说法,也常从别的酒乡人口中听到。更重要的是,衡水老白干是价格合适的大众消费选择。前几年,全国白酒价格上涨潮中,衡水老白干的步子一直比较稳健,从之前的几块钱一瓶到现在市场主流的百十块钱一瓶。上档次价格高的当然也有,不过寻常百姓的日子,喝的是个实在。

  实在如同吐露的真心

  “老白干这个名字也很实在,没有什么故弄玄虚的地方。”当地人说衡水老白干有上千年历史,在时间的长河里追溯,也简单提到汉代时就有了这种酒。关于对酒香的赞誉,无外乎“闻香下马,知味停车”、“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开坛十里香,飞芳千家醉”。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文人骚客留下过太多佳句。清代的《镜花缘》里提到它更是很直白:“冀州衡水酒。”

  “实在”,也是衡水人对自身的评价。“我们衡水人是很实在的”,出租车不欺生,饭馆里菜的分量也足。不过还是火车站附近街头上的一个细节打动了我,卖肉夹馍的小摊,摊主往那个夹肉的豁口处填肉,填满摁紧之后又塞了一些,那满满的豁口如同吐露的真心。

  衡水老白干的老酒厂看起来也很朴素“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老酒厂的格局,绿化不错,一条直路两旁分布着兵营一样的酿造车间。砖房上的天井有利于排气,和南方不同,也许是北方大地的干燥,酿造车间四壁并没有留下太多微生物驻留的斑斑点点。广场上码放着不少条石,那是打包好运来的粮食在入库之前隔潮用的,粮食和酒香总让不少鸟儿盘旋不已。

  衡水老白干的酿造方式并不特别。巨大的仓库被切割成无数个地藏窖池,向地下挖的四方的窖池,和水平面贴合,平口上盖上草席,天冷的时候,据说还要盖上更多的稻草保暖。这些窖池外观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一般会在地藏窖池里待上一个月左右,等待再一次上甑发酵。

  毛笔产地并无书写传统

  一些包装精美的衡水老白干礼盒,会将衡水三绝融合在一起:鼻烟壶内画的酒壶,旁边一支侯店毛笔。酒与书画,都是风雅之物。除了衡水老白干,鼻烟壶和侯店毛笔也是衡水的两大名片,书画不分家,这两者总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相比于它们在文玩店里被摆设的端庄,生产过程却面目鲜活许多——

  孙占彪把他的毛笔店开在106国道的旁边,里面循环播放着侯店毛笔制作和鼻烟壶制作的纪录片,这得益于某天接待了几个来拍电视片的人,“他们对侯店毛笔的制作工艺非常感兴趣,住了七天,拍了片子给我们寄过来一个盘”。纪录片以隽永的节奏和画面,夹杂着小作坊的灰尘和水垢污泥,展开了想象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诞生过程。

  侯店是106国道旁边的一个小村子,一条窄道进去,一场雨之后,污水就到处流溢。孙占彪觉得这些年村子都没有太大变化,不知道是不是人们不再用毛笔了,这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孙占彪非常羡慕“湖笔”那么有名,也已经学会了“非遗”这个词语,现在如果衡水市或者河北省有旅游商品博览会或者“非遗”展示会,他都会报名参加。

  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侯店擅长制作毛笔,羊毫、狼毫也都是外地进的,村子里也没有什么书写的传统。孙占彪说祖辈起就是靠这手艺吃饭,“以前北京琉璃厂做毛笔的做得好的,很多都是侯店去的师傅,现在也有不少是从侯店买去的毛笔”。

  “别看侯店是个小小的村子,但是李先念来过,范曾也来参观过,启功他们用的都是侯店的毛笔。”侯店毛笔厂曾经是衡水的一面旗帜,今天已经颓唐不已,一场雨之后,三层的小楼就变成了孤岛,还有几个老工人驻守在岛上劳作,做毛笔。在孙占彪印象里,“最忙的时候是‘文革’,全国各地都写大字报啊,费笔,全国各地都拉着车在侯店等着,往往是笔筒刚刚装好,还没有晾干,就被拉走了”。

  手底分毫现出优劣高下

  张占忙坐在一个小屋子里,光线昏暗。他端坐在桌子前,面前一盆水,身上穿着围裙,正在进行“干做”这一道工序。如果细分,制作一支毛笔的工序有近百道,“干做”是最考验手艺的一环。张师傅干这个已经有五十个年头。说是“干做”,看起来倒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挑选好的狼毫和羊毫,浸润在水里,饱蘸着墨汁一样,一小垛一小垛,用力均匀地摔在案板上,反复多次,细细地修整毛发,笔尖被塑形。

  孙占彪的库房里挂着一杆大毛笔,两米长,更像是一柄厚重的武器悬挂其中。据说之前瑞士曾经订制过几支这种大毛笔,其庞大的气势真是想象中国很贴切的道具。库房里乱糟糟的,缠绕着灰尘和蛛丝,完全和所有表现中国文化的柔美景象不同,到处都是毛笔,等待着发往全国各地,属于“中国制造”中一个小的门类。

  孙占彪说,现在毛笔最广大的用途是作为旅游纪念品,批发为主,可以将很多符号都附着在笔杆上。前几年,也有韩国人和日本人来参观,孙占彪后来觉得他们全都是偷偷来学艺,就不允许拍照了。还有韩国客商提出订制毛笔的要求是,笔尖和笔筒磨合的误差不差过0.01毫米,孙占彪觉得这完全是挑衅,“电脑还有误差呢”。他又说:“人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喜欢得不得了。”

  制作毛笔,这种古老的工艺每一步都只能是手工,毛笔的优劣高下,既在于材质的选择,更在于手工的精细程度。孙占彪一眼就能看出一支毛笔的货色,很奇怪,这些制笔人修笔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对于书法学问却都说“一窍不通”。

  鼻烟壶的制作分为瓶坯和内画,瓶坯的材质千差万别,人造水晶、天然水晶、玉石等等,有的材质本身就有天然纹路和质感韧性。一个小作坊里,一台钻孔机,和制作毛笔类似,光线昏暗,钻孔机发出刺耳的声音,混杂着流动的废水和渣滓凝结成表面粗糙湿润的固体,工人身体前倾抵住钻孔的压力,昏暗中的电光火石,每一步都在粗粝中带着小心翼翼,有时候材质本身价值不菲,容不得有什么闪失。

  另外一个房间里,传送带上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摇磨,这样使得鼻烟壶的内壁呈现出乳白色的魅力,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像是宣纸一样,便于在上面作画。打磨瓶坯的环境和它最后成型的晶莹剔透完全不同,那些文玩礼品店中端庄的鼻烟壶、侯店毛笔最初都来自这样的作坊:昏暗、粗野、兢兢业业。

  ■ 酒风

  男人味的挥洒和节制

  “我们衡水受山东影响比较大,儒家思想嘛。”赵相如说。儒家思想表现突出的就是重视教育,如今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衡水中学,似乎每个衡水人都能吹几个关于它传奇性的段子。有人说它是中国目前教育制度畸形发展的产物,简单粗暴但成绩斐然;也有人说因为衡水经济落后,所以教育产业才如此发达。现在,衡水中学里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北京的、海南的都有。靠近衡水湖地方已经新落成了衡水中学新校区,环境美好,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将在这里锻造青春。

  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的衡水,也表现为“实在,比较好客”。衡水的酒风比山东又含蓄一些,赵相如理解的“喝出男人味”广告并非说是要豪饮,而是作为一个君子更应该知道什么时候挥洒,什么时候节制。他觉得这个广告和所选择的代言人都很成功,“酒”是雄性阳刚的,但硬汉也有深沉之处。颇有意思的是,据说衡水老白干酒厂所有的营销人员都是男性。

  在衡水当地宴请朋友,一般是第一杯干了,之后随意,一桌子人喝酒,一般不会每个当地人都给客人敬酒干杯,那种酒风看似热情,骨子里太过彪悍,一般的客人都承受不住。和很多酒乡以“公斤”论酒量不同,衡水人的酒量一般也含蓄内敛为“斤”级别。“一般都能喝点,不多,但我周围也都没有什么好酒的人。”赵相如说。衡水当地还有啤酒,口感也比燕京、青岛要轻柔一些,可惜还没有走出去。

  ■ 手艺

  精微内画,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衡水鼻烟壶算是冀派代表,说到底是受到了京派影响,螺蛳壳里做道场,精致发展到极端的生活趣味,肯定来自宫廷。衡水鼻烟壶的代表人物王习三就是在北京学的艺,后来到衡水发扬光大。

  内画,就是在鼻烟壶那么小的内壁上创作,精美如仕女图,画出这么多人物,要注意合理的布局、人物比例配比、前后的层次关系,最关键一点是人物的结构,线条要流畅,眼睛要传神,人物要画得漂亮,比如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乃至裙裾处的纹路。

  内画很难掌握,要把毛笔的笔尖用金属丝裹起来,穿过豆粒大小的壶口,钩在鼻烟壶的里面来画。需要十分的定力和艺术修养。按照线条、上色、写字、盖章、背景等,笔的大小粗细长短也不同,如果是开脸,就要用放大镜来画,连人物的双眼皮都能看出来,这就是精微内画,方寸之间自有大天地。

  衡水鼻烟壶内画大师姜文春精微内画的得意之作《百子图》,在一个高2.05厘米、宽1.89厘米、由天然水晶磨制而成的鼻烟壶内壁上,100名童子的五官百分之九十以上在1平方毫米以内绘画出来的,用色不是平涂,而是每个人物的脸都是晕染出来的,可见其耐心与炉火纯青的技法。据说他的一件微型内画《百骏图》以60万元成交。后来,他用此款项买了一辆宝马汽车。一件内画壶换了一辆宝马在同行里也是经常被提到的话题,这样拔尖的案例就是那画龙点睛的惊鸿一瞥。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秦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