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基础教育改革支持“走班”“走校”上课(2)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钟灵,丰台区教委副主任
资料图片
●管杰,北京市十八中校长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王殿军,清华附中校长
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陈恒华,北京市二十中校长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林乐光,北京市九中校长
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上接D02版)

  ■ 同题问答

  焦点1

  走班制成为主要教学模式?

  钟灵:走班制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一个是从满足学生多元、个性化需求的角度讲,由于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所以在学校构建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后,需要孩子们依据自己发展的愿望和个性的需求来进行选择性学习。另外,我们要客观承认,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人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各种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同样的课堂中,如果孩子们的学习差异性过大的话,是不利于整个孩子的学习。所以适当实行走班制,让孩子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课堂学习环境,也更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孩子学业得到充分发展。

  管杰:走班制将来肯定是一个趋势,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之后,不走班都不行。

  陈恒华:高中阶段实行“走班制”是未来高考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探讨,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使他能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我们目前在部分学科进行走班模式,是要探索一种管理机制模式,使这项改革比较稳定地推进。

  焦点2

  走班制会取代行政班?

  陈恒华:我们会推进走班制,但也不会取消行政班。过去在班级制这样一种体制下,依然有其非常积极的一面。我们一直在试图探索,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使班级制和走班制这两种模式的优势方面可以充分发挥。

  王殿军:我们会保留一些在中国证明是有效的做法,我们会保留行政班,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走动。教育需要有个组织,需要有归属感的团队。如果没有行政班就不叫走班了,叫“走课”。

  焦点3

  实行走班制最大的困难?

  管杰: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过去老师惯性的教学模式是统一进度、统一层次、整班制教学,而现在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进度以及对教材的搭配要求很高。

  钟灵: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有的学校受自身的硬件条件制约;另一方面,实行分层教学还要求老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包括在课程管理上要进行更多的探讨,所以说,一次性铺开,我们的目的性是良好的,但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去逐步推开,可能会更稳妥一些。

  陈恒华:我们先在部分学科实行走班制,而不是全面推进,主要是因为在师资队伍上、在教学条件上还不太完全具备条件。另外,这种走班制对于我们高中阶段的管理、评价,也包括教师队伍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林乐光: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不会大规模推行走班制,会在一些选修课里进行尝试。因为首先我们的师资就不够,也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

  焦点4

  未来如何规划走班制?

  管杰:未来我们准备在高一实行这种分层次教学实验,为将来的走班制做好准备。我们一方面从教学设施设备上要做好准备。另外从现在就要开始根据高考改革趋势对教师研究教材、备课等方面进行前期准备。

  钟灵:对于走班制我们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尤其是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的学校可以适度推开,逐步扩大规模。

  陈恒华:我们现在已经在做方案,明年有可能会扩大走班制的学科规模,在2017年之前能够形成一种比较系统化的选课走班制,既能够发挥班级的优势,又同时在学科建设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安排。

  (下转D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