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健康生活·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健康生活·关注

陈竺:中医创新逐渐呈现精准医学特征(1)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近年来主要的中医争议话题。图/CFP

  2014年秋,积水潭医生@烧伤科阿宝网上摆擂,质疑中医“诊脉验孕”的准确性,再次激起中西医“孰优孰劣”的大论战。虽然,由于各方因素的介入,“诊脉验孕”的擂台赛至今不了了之,但盘点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中西医论战,似乎总如“两小儿辩日”,谁也说服不了谁

  11月23日,由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以“科学认识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为宗旨,几位分别来自中、西医学领域的“大咖”的主题发言,也在从侧面回应了近日再起波澜的中西医之争。

  陈竺:中西医互补有望搭建共通平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是一个坚定的中医支持者,他在发言中表示,中医药学作为传统医学的突出代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学与西方医学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西方医学在专业化还原的策略下分工越来越细,致使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这种“破碎化”专业的发展趋向实际上并不符合疾病发展的规律,因为几乎所有的复杂型疾病都是多因素的,从遗传学角度来讲也是多基因的。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以及不同疾病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当中的共性特征在一个“破碎化”的诊疗体系下会被丢失。用这种“破碎化”的诊疗体系就会失去不少用简单方法进行治疗或早期干预的机会。所以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果能够通过与现代西方医学的结合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中医药学的继承创新逐渐呈现出精准医学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基因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带动,原来的西方医学也出现了重视整体论和系统论的发展态势。目前方兴未艾的系统生物医学,不仅在复杂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若干突破,而且提供了从整体上破译生命体结构、功能信息的技术平台,日益孕育出对人类疾病和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科学认知和思维的方法,从而有可能在中西医学之间搭建共通的平台。

  钟南山:凝聚两股力量,让中西医互补并进

  近十几年来,社会上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不断,因为中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与现代科学体系相伴随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理论没有及时跟进。

  11月11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南山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支持中医,“主张中西医并进,中西医互补,因为两者都有各自的特色”。

  钟南山解释,治急性病、重病是西医的特长,比如细菌感染发热,用西药退热快;但热退了之后,用中医药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起到好作用,一些慢性病的防治也是如此。

  “中医能长期存在,自然有它的道理。”钟南山在很多场合表达过,中医整体治疗和“治未病”的理念是科学的。

  从SARS到H7N9,这十几年来,钟南山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中得到很多启发。他在研究中发现,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的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抗病毒,而且可以预防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如果病毒进入细胞内,还可以防止它繁殖。他说,中药跟西药的抗病毒概念不一样,中药还有一个全身性调节的作用,这正是中药的特色和长处。

  “中医不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现代化。”钟南山觉得更重要的是中医如何发展的问题。

  钟南山认为应该把中西医两股力量凝聚起来,让它们互补并进。

  中医药管理局:深化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在此大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谈到未来的中医工作计划,主要包括:

  (下转D07版)

  D06-D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文龙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