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书评周刊·文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4:书评周刊·文学

无解的存在之谜,藏于“薛定谔之猫”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薛定谔之猫》

作者:(法)菲利普·福雷斯特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2014年6月

  “薛定谔之猫”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提出,解释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的差异。作者从这个著名的实验出发进行创作:在黑夜中陪伴他的一只猫最终消失了,这只“又死又活”的猫让他开始思考人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如果当初我们选择变了,我们可能重新拥有怎样的生活轨迹?

  这样的哲学式终极问题,注定了这是一本小众的书,作者似乎也不在乎会有多少读者,因此不遗余力地在书中大谈物理学,然后由此开始漫游精神世界。

  文理结合的奇小说,探讨何为“存在”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时,那么他离哲学的终极问题就很近了。无论他出身于文科还是理科,他离文理的结合处也很近了。法国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写作《薛定谔之猫》时的状态必定如此,无疑,他不仅学习了和“薛定谔之猫”相关的量子力学,他甚至学习了即使专业人士都不一定明白的“量子多世界”。在这部似小说非小说、似散文非散文的书中,我读到了他对量子世界的深刻理解,这让我吃惊,因为福雷斯特只是一名评论家和作家。

  作为一个文学博士,福雷斯特从文学起步开始考虑物理学和哲学的终极问题,这种人不多。我读了他如何成为小说家的故事之后就明白了为什么他属于这类少数人。1995年,他三岁的女儿被查出患有尤文氏瘤,次年去世,这正是小孩最活泼可爱的四岁年纪。女儿的去世带来可怕的打击,就像他喜欢的日本俳人小林一茶在爱女去世后写的俳句“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所写的状态,痛苦失落但无可奈何。于是写作小说,从一位学者跨界小说家。

  即使《薛定谔之猫》与他的女儿去世无关,他的女儿还会不时出现在这本书中,这个事件本身就像书中黑夜中出现的那只猫,不知何时出现也不知何时消失,甚至不知出现过没有。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物体的可观测量不可能同时被精确地观测,也就是说,这些可观测物理量本身形成的集合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或者用哲学的术语,不是“实在”的。但是,它们的一些子集却可以同时被观测,特别地,如果我们挑出其中任何一个,是可以被观测的,因此,每一个单独的物理量又是“实在”的。这个原理用在“薛定谔之猫”的实验中,即是:一只猫可以是存在的,它可以是活的,也可以是死的。现在,我们将这只猫放在一个氧气充足的黑箱里,箱子里还有一把由衰变元素控制的枪,那么,这只猫随时可能被枪打死。问题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那个随时会衰变的元素不确定什么时候衰变,它总是处于某种“未衰变”和“已衰变”的叠加态,也就是说,猫也是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这可能吗?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见过任何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的生命。

  物理学当然对此有一个解释,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周围的环境影响,一个宏观生物不会处于这个既生既死的状态,但是,物理学家近年来也通过实验制备出类似的宏观物体,它的位置既在这里又在那里,或者既不在这里又不在那里。这确实完全突破了我们日常经验。存在,已经不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存在”了。

  在“量子多世界”里,“存在”是个谜

  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你吃惊,那么请看看“量子多世界”。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普林斯顿的一个研究生发明的“多世界理论”给“薛定谔之猫”带来一个解释:当你打开那个装了一只不幸的猫的箱子时,猫不是处于生的状态就是处于死的状态,世界由此分岔成两个世界,在一个世界中,那只猫活着,你和那只猫幸福地生活下去;在另一个世界,那只猫死了,你的余生在不断怀念猫的状态中度过。这两个世界并行不悖,而且此后也不融合,所以不会出现任何悖论,也就是说活着的猫和死了的猫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世界里,一个乐观向上的你和一个怀旧的你也不会出现在一个世界中。当这类事发生多了,世界分裂成越来越多的世界。

  福雷斯特那只黑夜里出现的猫到底出现过吗?或者,它出现过现在到底去了哪里?在多世界中,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是谜。

  再看一个例子。一天,你在街上漫步,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的美女。她媚眼一转,你不好意思直盯着人家,因此你看到了那个媚眼,或者你没有看到那个媚眼。世界开始分岔了,在一个世界中,你继续平静地漫步,你孤独终老。在另一个世界中,你在看到那个媚眼之后厚着脸皮搭讪了美女,你们后来结婚了,你们后来生孩子了,你们最后儿孙满堂。量子物理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其实都存在。

  那么,什么是“存在”,小林的“露水的世”仅仅是无数存在中的一个?另一个小林在另一个世界中虽然还是俳人但没有写出这首俳句?

  如果你想沿着这条路继续想下去,那么,我向你推荐福雷斯特的《薛定谔之猫》,在那里,有一条既哲学又诗意的路等着你去漫步。在这里,你会遇上物理学家,你还会遇上诗人和小说家。

  □书评人 李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