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特大城市治理发展高层论坛”召开,专家分析探讨北京“城市病”治理措施
新京报讯 (记者李婷婷)雾霾重、地铁挤、房价高、人口多……近年来,北京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引起关注。昨日,“2014特大城市治理发展高层论坛”召开,专家对北京的“城市病”进行分析,探讨治理措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北京解决“城市病”的根本之策在于,从经济体制、城市运行体制,特别是财税制度上寻求突破。
北京人口超“特大城市”标准一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及房价过高是目前北京最主要的“城市病”。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建平介绍,国务院最近印发的文件表明,特大城市是指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北京现在两千多万的人口,相当于两个特大城市加在一起。”李建平说,城市规模扩大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便利,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交通拥堵、上学难等“城市病”。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北京“城市病”的核心原因在于:一是城市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二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严重滞后;三是城市交通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四是北京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基本条件的缺失。
“城市病”治理需改革财税体制
“不要大而全。”李建平说,治理“城市病”,首先需要疏散北京的城市功能,比如一些中央机关、主要企业可以设在其他省市,从而疏散人口,减小城市压力。
同时,李建平建议,治理北京“城市病”应该精细化管理,并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比如乱贴小广告的现象,“堵”是要严格管理并查处,“疏”是要让他有信息传递的地方,在某一个地方有公共的张贴处,就能改善乱贴小广告的现象。
在赵弘看来,北京始终无法突破现行的城市发展路径,为了提供城市运行所需的财力,不断进行经济扩张,从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陷入发展怪圈。赵弘建议,北京治理“城市病”,可从经济体制、城市运行体制、特别是财税制度上寻求突破,根据“小北京、大首都”的城市特点,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割断区县、乡镇依靠土地财政、低端发展的冲动和压力。
■ 声音
缓解拥堵要从管理入手
李建平认为,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要从管理上入手。一是应做好交通疏导,完善市郊的交通路线,同时改善“路面宽、路口窄”的路口设置容量不足。二是让公交线路更均衡。此外,应完善“交通衔接”,在地铁口等地设置好公交或者出租车等交通工具。
治理雾霾需注重油品质量
关于治理雾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特大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卓元认为,北京市空气污染的三分之一原因是汽车过多,同时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油品。张卓元介绍,纽约、东京等其他国际大都市的车辆并不比北京少,但是PM2.5一般都在10以下,其主要区别在于油品不同。
李建平认为,我们在炼油过程中,炼油设备太低,会有大量的污染气体排放,这比尾气排放更严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