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悉尼人质事件,澳方为何猝不及防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澳方所谓“加强戒备”恰如所谓“以有定之兵,御无定之敌”,仅仅把防范恐怖暴力的注意力聚焦在遥远的叙利亚、伊拉克,聚焦在ISIS等热点,聚焦在国门和国境线的防范,是远远不够的。

  当地时间15日上午,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马丁广场一家咖啡馆发生人质劫持事件,劫匪声称自己已安放了4枚炸弹,其中两枚在咖啡馆,另两枚在悉尼商业区其他地方。最新消息说,劫匪曼·莫尼斯今年大约50岁,出生于伊朗,曾向在阿富汗战死的澳大利亚士兵家属发送恐吓信,信中对战死的士兵进行了诅咒。莫尼斯为此被判社区劳动。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长期以来社会安定,恐怖主义的威胁似乎离这里十分遥远。尽管今年9月,因为诸多澳大利亚籍“圣战者”被曝光,澳大利亚政府将本土恐怖威胁级别从“一般”提高至“高”,尽管在绑架案发生当日,悉尼警方还逮捕了一名据称正策划在澳大利亚发动恐怖袭击的嫌疑人,但从警方事后的反应看,显然被嫌犯打了个措手不及。

  事发后警方虽迅速宣称“了解嫌犯背景”、“是警方熟悉的人物”,却一度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劫持者,究竟劫持了几名人质——而且直到事发后6个多小时,包括两名店员在内的5名人质业已逃脱并接受警方问询,人质的数量仍然“不详”,10名、15名、30名的说法莫衷一是。事发后不久中心商务区被封锁,旋即附近两公里外的悉尼歌剧院、图书馆等被疏散,“发现更多炸弹”的谣言不胫而走,对此警方的澄清似也姗姗来迟。

  事实表明,澳方所谓“加强戒备”恰如所谓“以有定之兵,御无定之敌”,仅仅把防范恐怖暴力的注意力聚焦在遥远的叙利亚、伊拉克,聚焦在ISIS等热点,聚焦在国门和国境线的防范,是远远不够的。

  澳警方出于案情需要,限制了对案件细节的披露,阿伯特总理在讲话中称绑架者系“出于政治目的”。但这次的劫案仍有不明朗之处:专家研判,劫匪看起来并非训练有素,似乎很“业余”。其虽然打出“万物非主”的标语,但这条格言系伊斯兰教常见的信条,可以在伊朗、伊拉克国旗等许多地方看到,并非极端恐怖组织、更非某个特定极端恐怖组织所专有。而绑架者打出的“伊斯兰国”旗号和ISIS差异很大,这究竟代表另一个极端原教旨组织的“伊斯兰国”,还是如某些传闻所言,这名嫌犯仅是ISIS的“发烧友”,以至于在遥远的澳洲连一面标准的“国旗”也准备不出,暂时也不得而知。如此混乱的信息至少表明,即便将防范恐怖暴力的范围缩小到原教旨极端势力范畴,也同样有许多来源和可能。

  澳大利亚虽四面环海,但周边却存在许多原教旨极端暴恐的“老热点”,如印尼的亚齐等。不仅如此,作为移民国家,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复杂,既有隐瞒真实目的入境的老原教旨分子,也有在网上或特定场所受到极端思潮影响“落水”的新一代原教旨青年;既有和国际恐怖组织存在关联的有组织犯罪团体,也有“应激起意”的个人。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仅仅在国门、边境严防死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澳大利亚如此,那些国情、社会状况更加复杂的国家、地区,同样不会例外。

  □陶短房(学者)

  相关报道见A1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