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自恋直男姜文:能否站着挣钱?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一步之遥”系列评论之三】

  《一步之遥》12月8日的公映被停止,公司发出通知讲清楚是因为“审片工作尾声中出现新的情况”,我有的朋友怀疑这是公司炒作,搞饥饿营销。我坚决告诉他们这绝不可能。那个规模的首映延期,公司要承受多少损失!

  我看公司也略微有点气,有点急,把审查原因直接说出来。嘘,嘘,对于审查这事,电影人不都是一致说好的吗,用“技术原因”这个词组,反正该死的数码硬盘又不会说话。

  12月15日,北京的寒风凛冽,《一步之遥》千呼万唤始出来,高调奢华上市面。我这个形式美学狂热分子,喜欢里头的音乐歌舞那股子热闹劲,喜欢那些嘎嘣脆,咬得紧凑,几乎上气不接下气的聪明、有风格台词。

  姜文影片的确总有周黎明说的那种“酒神精神”。但是要从整体上看,还是大致符合我在《鬼子来了》之后对姜文作品的印象:故事走大情节路子,可是自我发明设定的个人新章法稍多;视觉、听觉效果绝对有冲击力,炫弄形式,特别喜欢放枪、奔马、飙车。台词里头让人感觉夫子自说自话的意思偏多一点,说姜文自恋大多是从这里头听出来、看出来的。对它说点啥,总体感觉有点空。

  其实吧,看首映的很多人都像我这样,多少有点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是文艺老、中、青年,总爱挑个毛病,都是些比较难伺候的主儿。正式公映后,这个片子大卖座还是没问题的。

  杂耍蒙太奇

  凭啥不屑莱昂内

  对于许多电影大师名作的借鉴和对话,姜文有时不很自觉,他或许认为那就是档次低,缺少原创性或者技不如人。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一步之遥》,姜文的片子里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目了然,一个是社会主义红色电影爱用的“杂耍蒙太奇”,一个是新好莱坞以后的西方电影的视听语汇。

  跟许多电影学子望文生义的理解不一样,“杂耍蒙太奇”不仅仅是一种剪辑方法,更是一种创作方法,一种美学思维。在爱森斯坦(苏联电影导演)那里,它的主旨是改变现实情境,打破叙事时空,以造成一种强化的冲击力来表达作者的政治观念、“阶级意识”。后来,这种方法被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几代商业电影导演吸收改造,发展成另一路强调视觉听觉冲击、强化刺激效果的形式美学。

  由于红色电影的叙事和电影语法的影响,“杂耍蒙太奇”在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的电影中影响巨大。第五代电影的开山之作《黄土地》中打腰鼓的场面设计、农民求雨场面中农民头上戴的柳条帽,都是典型的杂耍蒙太奇笔触。

  姜文的电影也偏爱这一口。剪辑和场景设计喜欢玩个杂耍蒙太奇,《一步之遥》里手枪要金黄色的,连汽车方向盘也拍成金黄色,房间里游走个机器人,选美得搞全球直播,歌舞比今天的百老汇歌舞剧还酷炫十倍。《让子弹飞》中迎接张牧之的队伍进城,人们敲响大鼓,那鼓一定是生活中没见过的巨大,直径一丈多。

  对于西方导演的营养,姜文有时在影片中明确沿用、对话、致敬,有时就在不知觉中借用、融汇。《一步之遥》开头,马走日的打扮和做派让许多观众想起《教父》开头马龙·白兰度的著名表演段落,就是手上差一只小猫。色彩绚丽的老汽车在街道上飞驰,绚丽的选美、舞会、婚礼场景,当然是借鉴了《伟大的盖茨比》的视觉处理。舞蹈场面让人想起音乐歌舞片《芝加哥》、《红磨坊》。当然,不管是就舞蹈的动作设计和剪辑精妙,还是就影片叙事的黑色结局,距离《芝加哥》可就绝对不是一步之遥了。

  对于许多电影大师名作的借鉴和对话,姜文有时不很自知,他或许认为那就是档次低,缺少原创性或者技不如人。

  程青松跟他做采访时问起《美国往事》的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姜文颇为不屑:“他们还说我像莱昂内,你去看看他的电影,节奏特别慢,我所有的电影就没这么慢过,我怎么会喜欢他呢?”“好几次别人给我放他的片子,我看到一半,就说‘别让我看了’,如果让重新再剪一遍,一定比现在好看。莱昂内做的东西特别有手艺感,哨吹半天,帽子折腾半天,枪弄半天,我是不喜欢玩手艺的”。姜文这可不叫傲视群雄,这叫做没感觉。赛尔乔·莱昂内的慢节奏、音乐使用是一种破格,是一种创新和升华。听到这种评说,我十分怀疑姜文导演能否读懂《美国往事》结局段落的那份慢节奏,那份宁静的张力,那份轻言细语中的精神决斗。

  不管姜文自觉使用还是无意识借鉴,《一步之遥》和《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中有许多让我频频脱帽的地方,因为想起了赛尔乔·莱昂内。完颜英看到马走日为了自己和别人打架,就为他一个人包下整个餐厅的晚宴。偌大的餐厅,只有他们两人在相对叙谈畅饮,旁边是小提琴在烘托气氛、暗示一曲情深。这让所有熟悉《美国往事》的观众想起面条在海边餐厅向黛博拉款款述衷情的著名段落。

  唯美主义

  音乐舞蹈被配音毁了

  用了舒淇又要配音,显然是为了考虑明星的号召力。但是,对一个讲究电影美感的导演来说,这是为了市场效果的让步。

  我不喜欢姜文某些观念上的模糊,以前点过《让子弹飞》的剧作死穴。姜文扮演的英雄张牧之把假黄四郎脑袋砍掉,我认为这个动作显露出姜文对暴力的处理缺乏自觉。姜文至今都不懂,电影故事就是要讲究善恶之辨!但是,我非常喜欢姜文的电影才华和他那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幽默感。在形式迷狂、唯美主义这一点上,我又是姜文的铁粉。《一步之遥》跟以前的《让子弹飞》一样,我看起来感觉很嗨,这是因为喜欢里头的音乐歌舞,喜欢台词的脆生、有趣,喜欢他生造出一个超现实的陌生华彩世界。

  影片里头视觉影像极其铺陈绚丽,也许有的观众不喜欢,是觉得太过用力。之前传说被审查命令删去的“从大腿下面穿过”的镜头还在,这个镜头的味道在于富有形式美感地展示性感。我就死活认为这两者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片中的音乐舞蹈,我看得也还来劲。片中用了许多世界名曲,都妙趣横生。开头的歌舞有美国作曲家格什温《波吉与贝丝》中的著名唱段Summer time,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彼尔·金特》组曲中的《晨曲》在片中反复出现,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的男女对唱,让武大帅跟闺女武六对唱挺有幽默感。周韵和刘利年这一段唱歌剧的口型是好好训练过的。至于那段《致爱丽丝》,用得着请郎朗弹奏吗?就是多拉个名人进演职员表。

  语言使用也是杂耍蒙太奇的味道。影片介绍上的语言一栏中标注的是:汉语普通话,根据我看过后统计的语言和方言有:汉语普通话、英语、法语、安南话、天津话、上海话,姜文在最后死亡飘落时的内心独白讲的是他老家的唐山话,武大帅的口音疑似山东话或者陕西话,这还不算唱歌剧里头的意大利语。

  最受不了的是舒淇的配音,看到完颜英开口说话,我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舒淇是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的吗?那个字正腔圆,那个声音脆亮。做演员的都知道,被配音是非常难受、非常不舒服的,这对演员来说堪称奇耻大辱。

  作为演员,姜文才华显露是在1985年拍摄的《末代皇后》里头扮演溥仪。他在其中的表演有设计,又讲究贴着人物走。可令人遗憾的是,他在那部影片中是被配音,显然是由于剧组缺钱,用不起同期录音,或者是出了技术问题没法补救。

  这次《一步之遥》用了舒淇又要配音,显然是为了考虑明星的号召力。但是,对一个讲究电影美感的导演来说,这简直是为了市场效果而自己忍受爆菊。周韵演的那个武六也是,也不知道是天生的方言局限性还是自己不够用功,许多字都吐不准,弄得我看片时下意识地嘟哝着给她纠正发音。

  夫子自道

  讲故事全靠偶然

  马走日的主要对手是两个女人,完颜英和武六。可是马走日跟这两个女人戏剧冲突的最大动作和最终结局都是落在偶然性的影响。

  15日首映后,有人在网上说自己看得“疲惫不堪,消化无力”,片子整体上给我感觉也是稍微空泛一些,根本原因还是在故事上吧。

  片中太多的台词是在显摆聪明,各种小技巧,玩节奏。还有一个不太好的印象就是姜文的台词中不知怎么就看出太多的夫子自道。或许这在姜文看起来又是观众理解岔了,姜文导演不懂啊,作品问世以后,没有权威的解释者啦。电影的导演啊,编剧啊,主演啊,全都不好使,你的理解跟任何一个观众一样,价值完全平等。

  具体来说吧,姜文这部作品主人公马走日的主要对手还是两个女人,完颜英和武六。可是马走日跟这两个女人戏剧冲突的最大动作和最终结局都是落在偶然性的影响。

  马走日跟完颜英那一段对手戏是我比较喜欢的,姜文表面上跟舒淇不正经,死活不答应结婚,其实深深地掩藏着真情,自己其实对她是心有所属。可是,就这么“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两位有情人,就因为吸鸦片吸嗨了,偶然意外,出了交通事故,舒淇扮演的完颜英就死了。这在我这个老派戏剧法迷恋者看来,变化有点没落在人物的主动行为上,就感觉不舒服。其实这么写也不是不可以,按照我的僵化剧作法理解,后面就要写马走日内心是怎么看待自己与完颜英的关系,怎么认识自己造成的死亡事故,会不会有点内疚之情。但是,没有。马走日好像忘了这条人命。

  完颜英跟马走日是两情相悦,武六对马走日就是一往情深。撇开项飞田等人对马走日的算计和自私自利的利用,我看到的故事主线还是武六怎样搭救被一帮人陷害的马走日。最后一刻,马走日在风车上手拿双枪面对枪林弹雨,这时,被他保护性打晕的武六又冲了出来。顺着导演前面讲述的故事,我以为戏要落在马走日跟武六,就是姜文跟周韵两人的关系上。谁知道,又没往这上头走,又是外部来的偶然性做结。

  这时,又打来一颗子弹,终于要了马走日的性命,马走日跟这两天的卢布汇率一样,成了慢慢飘落的自由落体。一边在空中飘落,一边用姜文的老家唐山方言说出最后的哲理独白。这样讲述,就多了一些自己的逻辑,离人情事理和我们习惯的常规、庸俗剧作法就稍微远了一点。

  有观众说没看出《一步之遥》的故事主题。其实,本片的主控思想跟姜文以往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以贯之,用三个字说就是“我牛逼”,用四个字总结就是“我最牛逼”。

  为什么叫这个片名?我不知道。我这里又是老派眼光了,按老规矩,故事的片名是讲究个名副其实的。

  谈新片,回顾姜文往日风华,我顺便以姜文的言说和作品为材料做出他的行为和人格特征侧写(profile):此人身体健壮,性取向清晰,系铁杆直男并以此为荣,性欲旺盛,内心力比多(libido即性力,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强烈;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富有艺术创造性,不时有灵感火花四溅;在艺术中和人际交往中,他都喜欢挑战规则,以无视规则为牛逼豪放;喜欢发号施令,让别人服从或屈从对他是很有快感的,面对资本小权威,他乐于表演豪迈傲视,对于更加有力的政治权威,他内心会形成恐惧和顶礼膜拜。对当代领袖和强力形象的这种矛盾心理是他内心的最大纠结和难以逾越的迷思。

  □郝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