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生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生活

只有活得淋漓尽致才是正经事

“傻子”阿宝和她的讨山之旅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在阿宝号召下,宜兰当地小农凝聚起来,组成了“友善小农联盟”,这是他们耕耘的土地。
阿宝自己搭建的小竹屋和她卖水果的广告。

  辞掉乏味的工作,离开喧嚣的都市,到山里去寻几分薄地,搭一处栖身之所,从此远离俗世,躬耕陇亩,读书饮酒……

  不知有多少人默默设想过这样的生活,即便一时实现不了,也会将其作为“诗意地栖居”的愿景,只等着功成名就、解甲归田的那天吧。

  如果说有一个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平常只靠打零工支撑四处出游的女青年,却真的举债百万、孤身一人扎进深山,其目的只是为了实践自己对于山地保护的理念——将租下的果园最终全部还原成森林——对于这样的一个人,你能说她什么呢?

  傻吗?也许是的。

  认真讨生活的人,总是令人感动

  这个傻子就是《讨山记》的作者阿宝,作为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却放弃杂志社的稳定工作,变成一个居无定所、浪迹天涯的徒步游者。这是其一。

  只为自己惜护山林的一腔热情,阿宝毅然放弃随瑞士男友定居北欧的机会,选择上山靠一己之力来复育森林。这是其二。

  因为没电,阿宝孤身一人定居山林,住帐篷,点油灯,剪枝、施肥、除草、杀虫、应对台风、开搬运车、差点被台风吹下山崖、几乎陷进泥石流……以一女子肩负起照看整片梨园的重担,常常忙到顾不上吃饭,累得直不起腰,到头来收成还不一定能抵得过开销,甚至招人欺诈,求告无门。这是其三。

  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对林地的保护,阿宝将部分土地放弃耕作,逐年植树造林,任其复原,直至所有土地全部复林,其余则使用“善待土地”的方法耕作:停用除草剂、植草护坡、尽量使用有机肥料,不打激素,不打农药……不打激素所以梨长得不好看;不使用除草剂所以需要人工除草;宁肯去多次实验那些没多少功效的天然药剂甚至亲手捉虫而坚持不喷洒农药,导致果实因病虫害而损失惨重。这是其四。

  傻则傻矣,但这正是阿宝所坚持的价值,如果单单只是为了种梨卖钱,她实在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何况来钱的路那么多,何必偏偏要走这条劳心劳力的务农之路。

  “认真讨生活的人,总是令人感动。”阿宝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无论是与“地”打交道,进行农事劳作对身体素质的考验;还是与“天”作斗争,眼睁睁看着大自然施威而无能为力的心酸;抑或是与“坏人”打交道,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却动不了对方一根毫毛的万般无奈……最后也不过换来没有经历过农事艰辛的人轻巧巧的一句:“这么贵,算便宜点啦!”

  剥夺生存的快乐是最大的折磨

  是的,心酸,有血有泪,但这并不是这本书的全部主旨,本质上,阿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农人,而是有着自己一整套处事理念和行动法则,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的行动家。

  作为一个很早开始吃素的素食主义者,在亲手杀死害虫时不免引起心灵的震颤,而阿宝在其中参悟出的有关生命和杀戮的沉思,却颇具哲学意味。儒家“君子远庖厨”,眼不见为净的逃避法;佛家不杀生不吃荤,将生存中形而下的部分交给供养他的生产者去面对的回避法;基督教始终不曾关怀人类之外生命的漠视法都是阿宝难以接受的。

  阿宝看到,“人对一切空间的占有,生存资料的竞争,都不能避免直接或间接对其他生命的迫害,我们无所逃遁于天地间。”人类的生存总是与自然存在着诸多冲突,既然取用或迫害是法则中所不能避免,在不需要取用的时候节制和善待万物便是缓和这冲突的良法。

  何为善待?对生物实行“速死”而不增加其痛苦是一途,因为“杀戮并非是最残忍的,剥夺生命生存的快乐,才是最大的折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更少的地养活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地能够休养生息是一途;而最根本的,是在不得已取夺生命时,在慎取善用之外形成一种坦然处之的信念:生命是轮换的,在取用别的生命时坦然,轮到交付自己时,既不要不甘,也不会怀恨。

  对于献出生命者最好的回报既非感恩也不是怀愧——感恩是伪善的,是对于献出生命者的嘲讽;而怀愧则更是对它们的一种糟蹋——而是“活出淋漓尽致的人生”。

  “淋漓尽致不是创立丰功伟业,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感知与感动。感知,感动是一种理智,灵性清醒的状态,因为人特具着高度的灵性与理智,而能有千回百转的思维,和万般细致敏锐的感受。如果灵性和理智是生命设计的最高形式,那么,人们是不是有责任将这种形式发挥到极致,让芸芸众生在交错互换到‘人’的层次时能转换,升华到灵性,理性的境界?”

  这是阿宝对于生命迷思的思考,也是推动阿宝毅然进山讨生活,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倡导缓和人与自然的冲突,对自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关怀的内在动力。

  无公害耕作同样可获可观效益

  阿宝的这本书写作于2003年,如今11年过去,在这本书中提到的那片七分的梨园已有70%已经造林或者自然废弃;2004年另租下二分邻地,全面弃耕;2006年再买下一片六分多的果园,同时逐步植树造林。

  阿宝以生产奠定经济基础,再购置更多土地进行合理化经营的实践,并通过有机水果的销售和写作向大众倡导渐进的山地改良方法,一直到今天,还在坚持,虽然千辛万苦,但已走入良性循环。这正是阿宝希望达到的效果,即验证土地利用的另一种可能性。她的经验,既可以成为环保理想主义者的效法之途(如何在空喊口号与实践操作之间实现平衡),也让很多现实主义者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无公害的耕作方式同样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书中还有许多感悟,根植于生活,充满哲思,能给迷失在俗世的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比如在面对欺诈自己,无理赖账的市侩时,阿宝从最初的不争馒头争口气,一定要分个是非曲直,到最后轻轻一叹,突然参透生命的禅意,达到桶底脱落的了悟境界——“过这种日子,看这样的脸色,要不是心如木石,就是活在地狱里,这样的人还需要法律制裁吗”,轻轻翻过冤冤相报的念头,轻松前行……

  毕竟,只有自己活得淋漓尽致才是正经事。

  书评人 曹世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