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旧煤窑开办蝴蝶园

开办北京最早的蝴蝶园,梦想未来打造门头沟“蝴蝶谷”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3日,邓秀梅在展示蝴蝶工艺品。她开办北京首家蝴蝶园,其制作的蝶翅画入选门头沟旅游特色工艺品。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卵孵化成虫,接着变成蛹渐渐成熟,最终破茧而出,经历4个阶段的发育,才让人们得以见到色彩斑斓的蝶翅飞舞。

  犹如蝴蝶成长的“蜕变”,花露蝴蝶园的女主人邓秀梅,出身农村,生活也经历多次“转型”。

  “我就愿意干点别人没干过的事情。”干练爽直的邓秀梅,从小时候的“美术梦”说起,讲述产业转型大背景下,一个普通农民的“艺术人生”。

  第一幕

  煤窑被关 改行养蝴蝶

  永定河畔的龙泉务村,一扇不起眼的大门,“花露蝴蝶园”几个字在提醒路人,这里不是简单的农庄。

  推开一间设计室,映入眼帘的一幅“老虎”特别抢眼,老虎通体棕黄色,一条一条藏青色的纹路夹杂其中,虎毛层层叠叠,乍一看,以为是一幅大师的工笔画作。

  其实,这只老虎的每根毛发,都取自蝴蝶的翅膀。邓秀梅用各种不同颜色、纹路的蝶翅,贴出了一只逼真的“蝶翅”老虎。

  时间回到40年前。邓秀梅5岁时的第一次美术启蒙,也与“老虎”有关。“那时家里有一幅老虎画。我哥在那里摆了水彩颜料,我常溜进去,悄悄对着老虎临摹。”邓秀梅说,美术是她当时学得最好的一门功课,初中还学了国画。

  不过,毕业后,邓秀梅并没有继续绘画之路。她做过琉璃瓦厂技术员、开过美发店,后来丈夫赵清林的煤窑生意做大后,邓秀梅干脆也跟着上矿山帮忙。

  2000年前后,门头沟开始进行生态涵养,关闭私人小煤窑。夫妻俩在矿山上养了1年山鸡,还是没等来煤窑重开的消息。

  彻底断了开煤窑的念想,两人去旅游放松,在南方见到的蝴蝶园引起了邓秀梅的注意。“北京还没有人养蝴蝶,我愿意干点别人没干过的事情”。

  一切从零开始。

  闲置在龙泉务村的一排空房,成了最初的蝴蝶养殖园。“除购买种蛹外,我们也自己上山采集本地蝴蝶的卵和幼虫。”

  不过,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蝴蝶的一种天敌赤眼蜂把卵寄生到蝴蝶幼虫里,邓秀梅是个“门外汉”,不懂也看不出来,结果第一年培育的两万多只蝴蝶的蛹全空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邓秀梅开始反复看书、钻研、咨询,如今,夫妻俩已经熟谙10多个蝴蝶品种的饲养繁殖之道。

  第二幕

  带领村民 创作蝶翅画

  用蝴蝶奇异多彩的翅膀贴成精美的蝶翅画,是邓秀梅的拿手绝活儿。

  “这么漂亮的蝴蝶,生命却只有短暂的7到20天。”邓秀梅觉得把蝴蝶扔了可惜,便试着把蝴蝶的翅膀风干,剪下粘粘贴贴,还把作品送去参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大赛。尽管只拿了优秀奖,却把她舍弃多年的绘画潜能和兴趣又给激活了。

  2007年4月,村里第一家合作社——北京花露蝴蝶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邓秀梅担任法人代表,108户村民加入进来。

  一把剪刀、一个镊子、一支毛笔,再加上纸和胶水,便是制作蝶翅画的全部工具。教村民粘贴翅膀不难,难在设计和保持工艺的一致性。

  “我想裁缝制衣时,会把领子、袖子分别制样,批量的蝶翅画也应该可以。”邓秀梅从布艺裁剪中找到了解决办法,每一种绘画图案由她分成多个部分画好、复印,村民拿着这些复制版本就能粘贴蝶翅了。

  她还爱琢磨颜色的运用。展览室里,邓秀梅指着两幅季节不同的蝶翅山水画,上面都有树木。“夏天的树,我用绿带翠凤蝶翅膀的正面,墨绿色,代表浓郁;另一幅表示秋天的树,就选用了绿带翠凤蝶翅的反面,是暗绿色。”

  渐渐地,蝶翅画入选为门头沟旅游特色工艺品,也成了花露蝴蝶园的支柱产业。此后,又有了羽毛画、蝴蝶立体画,一年销售额六七十万元。合作社村民弹性工作,每月平均能挣近3000元,算得上村里的中高收入。

  第三幕

  走进校园 开讲蝴蝶课

  邓秀梅的蝴蝶园里,收藏陈列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种、3000多只蝴蝶标本,是极好的教学素材。

  每周二下午,她会到龙泉雾小学,给30个孩子上一堂蝶翅画课,普及蝴蝶知识,教孩子们学制作。

  蝶翅画是龙泉雾小学开设的4门校本课程之一,开课已经有两三年了。“现在我们学校教室里、楼道里,都是孩子们的蝶翅作品,有的还拿出去参赛。”龙泉雾小学德育主任刘军艳说,明年,学校还计划给蝶翅画课程增加一些新的原材料,比如用蝶翅、羽毛、麦秸等原材料综合制作。

  上周五,三家店铁路中学里,由门头沟区文联和教委组织的“民间艺术根植校园”启动。身为门头沟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的邓秀梅,带着20多位民间艺术家,出现在活动现场,与孩子们互动交流。

  三家店铁路中学校长于国文说,学校准备从下学期开始,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选三四项民间艺术尝试给学生体验,邓秀梅的蝶翅画很有可能入选。

  第四幕

  谋划旅游“新蝴蝶梦”

  今年,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邓秀梅的蝴蝶合作社遇到了一些坎儿,蝶翅画的销售不如往年。

  订单少了,一些成员难免打退堂鼓。邓秀梅说,她能理解,“我不怪谁,谁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嘴上虽说“先稳稳”、“不着急”,其实她已经在谋划合作社下一步的转型发展了。从给孩子的讲课中,她受到启发——她要进乡镇、进社区、进更多的学校,推广蝴蝶园的科普互动体验,让更多人到蝴蝶园里观光旅游。

  今年,她已经跟乡镇政府联系,试着去了龙泉镇、妙峰山、军庄镇3个点,带着她的蝶翅画、羽毛画,现场展示推荐,效果还不错。“等过完春节,我想从合作社中选几位基础好的人培训,作为蝶翅画以及蝴蝶的科普老师。”

  当然,在邓秀梅心里,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新蝴蝶梦”:“门头沟有个玫瑰谷,我想是不是也可以建一条蝴蝶谷,在修复的大山沟里养殖更多的蝴蝶,做蝴蝶观光旅游。”

  邓秀梅的转型,其实也是门头沟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门头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门头沟对资源性开采行业进行了彻底清理整顿,全区270个乡镇煤矿和96%的非煤矿山全部关闭,结束了地区上千年的小煤窑开采史。下一步将围绕转型发展,规划在山区大力培育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和观光生态农业,推进文游、农游合一发展,使昔日的“煤都”转型成现代化生态新区。

  【地理】

  龙泉务村

  位于门头沟龙泉镇北部,紧邻永定河畔,现有人口4000余人。开煤矿的赵清林、邓秀梅夫妇,在全区关闭煤窑之后,开办花露蝴蝶养殖园,在这个村子落了户。

  这是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早的蝴蝶园,占地约30余亩。2007年4月又率先成立北京花露蝴蝶养殖专业合作社,108户村民成为合作社的成员,推出蝴蝶观光、蝶翅画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蝶翅画也成为门头沟区新的特色旅游工艺品。

  改革者说

  门头沟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区,根据这个功能定位,我们镇提出了“一园一业发展四区”的发展思路。其中的“一业”就是要转型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龙泉镇里有很多传统的手工艺,邓秀梅的蝴蝶画就属于其中的一项,此外还有琉璃、紫石砚、麦秸画、陶艺等,我们会为他们争取资金和政策,加以扶持,带动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

  ——门头沟龙泉镇宣传委员李劲松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跃春 廖爱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