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7职教集团引领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2)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4年12月21日,中职学生在进行厨艺比赛。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今年1月27日,北京国际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在进行才艺表演。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2013年12月26日,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进行美容美发的比赛。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11年4月27日,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北京市园林学校举行,学生在参加园林植物修剪比赛。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上接D02版)

  ■ 职校声音

  不愁就业,愁招生

  北京现代职业学校是一所中职校,该校教学副校长潘静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在2004年、2005年时面临了一次分水岭,造成那次分水岭的原因是由于2000年我国高校扩招,这批学生正好2004年、2005年毕业。当年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些冲击。

  2010年以后出现了急需基层工作人员的情况。从那时开始,中职生一毕业就被各个单位一抢而空。“现在已经到了刚一招来的学生企业就盯上了的程度。”潘静说,近三四年,只要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五个单位抢一个学生。

  “不愁分配,招生愁。”潘静说,现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是招生和就业冰火两重天。由于老百姓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职业教育学校毕业就是干最底层的工作,拿的工资最低。即使现在中职学生能升入高职,但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是最基层的。因此,老百姓就把职业教育变成为他们不得不选择的最后一条道路,“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招生最大的困难。”

  潘静认为,这种现状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引导,是很难扭转的。“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断头路’,这个不承认不行。”潘静表示,虽然现在的中职生可以上高职甚至一些本科院校,但现实是,这些高职校和本科院校老百姓是否认可。“目前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感觉就是要扭转这个局面。”

  教育理念要与产业要求结合

  北京吉利学院执行校长林一鸣说,原来他在企业也工作了很多年,3年前曾经代表学校参加过一次行业对话会,在对话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企业需要的人才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中间有一个缺口。

  林一鸣说,教育机构的培养长期以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需求是脱离的。他表示,学校在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基础上,一定要把产业的要求、标准结合到教育理念来,而且应该把产业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现在国家提出的产教融合就是要求把产业放在主导位置上,这个原则就强调我们教育改革一定要密切跟产业转型链接。

  林一鸣说,目前学校在产教融合上做得还不错,学校在几年前就提出产教协同的概念,把吉利集团和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对接。另外在师资上,吉利集团有大量的人才到学校来培养教师,同时给学生授课,把集团的岗位标准也带到学校来。另外,学生也可到集团去观摩、考察和学习。

  ■ 发展趋势

  服务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职成司正司级巡视员王继平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要适应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创新驱动竞争日益激励、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与资源环境约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新挑战,中国必须实施全方位的转型升级。

  他表示,从全球来看,服务业正在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而我国服务业在GDP和总就业中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大约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论是当前还是长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根据国家对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改变原有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表示,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要深度研究当前全国和首都经济发展的总的形式,把握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领,结合新常态的持续发展研究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他表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又到了一个转型的阶段,“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行业的改革发展和变化,行业的结构调整了,产业逐步升级了,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

  线联平表示,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每所职业学校都要进一步提高自建力,要采取新的模式,首先要集聚社会的力量来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另外,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培养什么人。”线联平表示,下一步市教委要研究企业发展的特点、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涵,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增强前瞻性。

  “未来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满足当下企业需求,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素质、技术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还要在教学体系上进行进一步调整。”线联平表示,中国只靠学校教育,很难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才,更多的要到生产单位一线去锻炼和体验。

  另外,要为每一位有潜力的学生创造、提供他们长期发展的道路,“从这点出发,我们在职业人才体系上要进一步加快改革,”线联平表示,首先要根据产业、行业的需要,确定一些职业人才培养的岗位和专业,根据这些岗位和专业的需要确定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然后再设计他的培养阶段,改变原有的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