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新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新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卢布危机的“底”在哪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外参

  卢布危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某种程度上是去年在印度和印尼爆发的“双I危机”的延续,其中折射着美元走强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

  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宣布卢布危机结束仅仅4天,12月29日卢布再度暴跌8.15%,创造了12月16日以来的最大跌幅。两周以来卢布回升的成果也部分回吐。事实证明,货币危机并未远离俄罗斯。

  此轮卢布下跌,是经济表现不佳和国际油价继续下探共同“绞杀”的结果。根据俄罗斯公布的经济数据,11月俄罗斯GDP同比下降0.5%。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29日也出现暴跌。WTI最低跌至52.9美元,跌幅达4%,布油下探至57.37美元,降至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

  如果仅是国际油价下跌,或许不至导致卢布剧烈震荡。两周以来俄罗斯央行和财政部稳定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应可对冲国际油价的波动。真正的“杀伤力”来自俄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它为这场卢布危机提供了新的解读角度:卢布危机完全有可能传导为实体经济危机,且传导速度极快。

  卢布危机的“底”究竟在哪里?若仅仅依靠俄央行和财政部兜售美元托底卢布,虽能让卢布短线回升,却仍无法阻止卢布在未来进一步贬值。尽管俄罗斯拥有近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但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俄罗斯黄金和外储下降的幅度,也只能支撑25周。特别是,无限兜底还会导致通胀发生。因此,要回到卢布危机源头找答案。

  卢布危机的主要推手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美元走强和美欧对俄制裁,由此也构成了卢布危机的“市场底”和“政策底”。从市场面看,国际油价企稳是卢布企稳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基于国际原油市场的权力格局正在动摇,OPEC、美国页岩气生产商、非洲石油出口国之间未能达成妥协,因此国际油价无法通过传统的减产保价方式企稳。除非国际油价下跌到各出口国均不能承受的程度,比如达到30美元,或石油需求出现显著增长,否则卢布就总是会遭受考验。

  从政策面来看,减轻或取消美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加快调整俄罗斯过分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结构,是让卢布稳定的另一个突破口。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已对俄罗斯实施了五轮制裁,不过,制裁也导致欧洲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德国经济增长停滞就是一例。因此,俄罗斯具有一定的外交斡旋空间。而俄罗斯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也为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

  不过,无论从市场面还是政策面,缓解卢布压力都需要时间。因此,一段时期内卢布反复震荡的趋势难告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卢布危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某种程度上它是去年在印度和印尼爆发的“双I危机”的延续,其中折射着美元走强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就此而言,中国既需要抓住石油、黄金等走低带来的机会,也需要紧盯在汇率市场暗藏的危险。

  □徐立凡(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