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网传“武汉为‘创文’,小吃一条街被木板封门”。有店铺老板娘告诉记者,大概是十天前,店铺被要求在12月20到31日暂停营业。
为迎接文明城市检查,让小店暂停营业,若这属实,那难免让人觉得它是只要环境整治的“面子”,不要民生生计的“里子”。不知道“封门创文”是个案还是常见景象,但可以肯定,商户在没有违法的情况下被勒令停业甚至强行封门,于法无据,它涉嫌剥夺商家正常的经营权。
对店铺进行停业整顿,并非不可以,但前提应该是依法执法——比如商家卫生环境不达标或涉嫌违规经营之类,可依法对其整顿,甚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可若商家并没违法,就以“创文”之名要求其停业,那或是行政越位。以这样的方式去“创文”,也背离了法治的应有之义,很难谈得上什么“文明”。
窥斑见豹,“封门创文”这样的一个细节,可以依稀看出:在某些地方,为了获得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创建本身已经带有相当的政绩功利成分。而本质上,创建应是一种手段,通过创建完善设施、整治环境、提升素质,让居民生活更便利、更舒心,重在“化”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要结果。
就拿为迎接检查对小店封门而言,它说到底是对商家的不信任,及自身文明程度的不自信。而坚壁清野赢得的分数,并不代表常态的指数。其实,诸多城市创建成功后,诸多乱象再度反弹,所谓的成果付之东流,并不是什么秘密。其根源是,文明建设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忽视了久久为功的周期性。
“封店迎检”折射出权力单一管控越位的尴尬。对武汉还有其他城市而言,无论是创文创卫,首当其冲的是要在依法行政上做好典范,以“文明”合法的执法手段去提升城市的文明度,不要总是“管”字当头,辅之以强力的控制。毕竟城市文明建设没有市民文明素质的涵养,创建只会是镜中花、水中月。
□木须虫(地方政协委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