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北京新闻·城事

金汉、马布里入选十大北京榜样

2014“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举行,揭晓十大“北京榜样”及特别奖;医生陈敏华、教师郑丹娜等入选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近日,“2014北京榜样”举行颁奖典礼,颁奖后,获奖者合影。颁奖仪式揭晓了十大“北京榜样”以及特别奖、提名奖。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张佳鑫 北京邮电大学在读博士。他发起“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建立起一支500多人的志愿者组织,帮助8个社区的超过5000多名老人学会电脑知识,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
金汉 人艺演员。2014年4月14日晚,他和女友在史家胡同路遇一对母女被抢劫,他奋勇踢倒歹徒,夺回被抢女包,后被另一歹徒刺伤,身中8刀。负伤8天后,他坚持带伤演出。
韩冰 北京渔阳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司机,RH阴性血(熊猫血)型。2013年11月至今,为身患白血病的江苏小姑娘薛莲献血九次,以实际行动履行着献血救人的承诺。
陈敏华 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她诊疗的1200多例中晚期肝癌,五年生存率4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病人对她十分信赖,即便是遗属,都成了她的朋友。
郑丹娜 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她发明“悄悄话”小本,用私聊的方式和学生笔谈交流,关心他们的内心成长。16年来,她用400多万字的“悄悄话”,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张鹊鸣 北京公交集团公司387路首席乘务员。他熟悉北京800多条公交线路,回答乘客的询问既耐心又准确,被称为“北京公交活地图”,他还编著了20多万字的《鹊鸣公交速查词典》。
斯蒂芬·马布里 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运动员。2011-2012赛季,他加盟北京男篮,此后北京男篮3年当中两夺CBA总冠军。2014年4月,他成为“北京市荣誉市民”。
闫志国 北京市航空邮政公司退休干部。他在新婚第5天遭遇唐山大地震,妻子高位截瘫。然而他不离不弃,守候、照料妻子38年,其间他帮助妻子战胜困难,顽强写作。
金九皋 退休工程师。2005年,他发明的节水器使大功率马桶一年节水72吨,后来又发明“久节”马桶节水器。如今,朝阳区6000多户家庭已采用了此项发明,年节水40多万吨。
廖理纯 28岁创办自己的企业,2004年起,他辞职投身沙漠植树。2011年起,他自筹资金,在内蒙古、河北地区组织建立绿化志愿者基地,并带领千名志愿者植树上百万棵。
特别奖
苏士龙 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保安部副经理。2014年7月6日晚,他深入井下,将落入泔水井的一对夫妇救起,却因在井下沼气中毒昏迷,经抢救无效去世。
特别奖
“月宫一号”团队 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坚持10年追逐“月球梦”的团队。十年来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全球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实验系统。

  新京报讯 近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承办的“2014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举行。颁奖典礼上揭晓了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样”以及特别奖、提名奖。

  在十大“北京榜样”人物中,既有敬业奉献的医生陈敏华,也有人称北京公交“活地图”的张鹊鸣;既有与学生书写“悄悄话”的教师郑丹娜,也有率队夺冠的篮球运动员“马政委”斯蒂芬·马布里;还有科技助老的90后大学生张佳鑫,和见义勇为的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金汉等。

  在颁奖典礼上,视频短片、故事讲述、现场采访再现了十大“北京榜样”和特别奖获得者的事迹。

  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郑丹娜讲述了她十几年如一日批阅学生“悄悄话”本,与孩子们进行心灵对话的故事。她班上的30多名学生来到现场为她颁奖。

  CBA职业篮球运动员、获得“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的纽约人斯蒂芬·马布里带伤拼搏在赛场,也荣膺“北京十大榜样”,为他颁奖的是北京国安足球队队员邵佳一。颁奖后,他们共同在一个篮球上签名,并准备送给现场观众。观众欢呼雀跃,准备争抢“马政委”抛来的篮球。但马布里对着话筒说,他想把这个篮球送给刚刚获奖的郑丹娜老师,希望她将奋力拼搏的正能量“用心灵传递给孩子们”。

  “北京榜样”主题活动自2014年4月启动,2014年5月至10月,全市共推出“北京榜样”周榜人物130名,月榜人物60名。最终在月榜人物基础上,评选产生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样”以及特别奖、提名奖。

  ■ 追访

  新京报推荐人物苏士龙获“北京榜样”特别奖

  下井救人去世 父亲替儿领奖

  在“2014北京榜样”评选活动期间,新京报作为协办单位之一,把新京报第八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与“北京榜样”相结合,截至今天,新京报已刊发27期感动社区人物,其中有4位上榜此次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样”。而获得“北京榜样”特别奖的苏士龙,则是由新京报报道后,向“北京榜样”活动推荐。

  苏士龙是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安保部副经理,2014年7月6日晚,他深入井下,将落入泔水井的一对夫妇救起,自己却沼气中毒昏迷,经抢救无效去世。

  昨晚,新京报记者联系上苏士龙的妻子郝丽丽,她仍沉浸在丈夫去世的悲痛中。郝丽丽说,丈夫性格比较深沉,不愿意表达感情,帮助别人时也尽量“悄悄地”。以前,如果丈夫开朋友的车,发现车有毛病,他都偷偷地给修好。苏士龙去世时,他们的孩子才刚两岁,郝丽丽并没有把丈夫牺牲的消息告诉女儿。这次是苏士龙的父亲代表全家来到北京领奖。

  为儿子领完奖后,苏士龙的父亲没有逗留,直接搭上了回哈尔滨老家的车。“这个奖让我看到了孩子牺牲的价值,他是后人的榜样,能够让大家互相关爱。”苏士龙的父亲老泪纵横,如今虽然老两口仍沉浸在失独之痛中,但他们也理解着儿子生前的救人行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为 刘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