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书评周刊·国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9:书评周刊·国故

毛泽东时代的启功书法艺术

2015年01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启功书毛泽东诗词》
李强主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2014年12月
启功手书楷、行、草诸体毛泽东诗词。

  年前,新星出版社刊行《启功书毛泽东诗词》一帙,引起文化界的强烈关注。在此之前,市面上也有过类似产品,最多的也仅有十三首作品,无法让人对启功此类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估量。《启功全集》执行人之一的李强先生,多年用功,精心搜集的这96件作品,其中多篇是首次面世的墨宝,应该是启功所书毛泽东诗词作品的集大成者,是启功在特殊年代、特别心境下的苦心释情之作,对于研究作者在毛泽东时代的书法艺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毫无疑问,也是值得收藏界关注的珍贵文物指南。作为编者,我想谈谈对这部作品集的理解,供诸位参考。

  “启体”的帖学君子风度

  开卷即觉满目珠玑,赏心悦目。细加品读,其清朗如雪岭皎月,秀雅如精舍白梅,温润如檀托古玉,劲挺如青峰春竹。

  启功先生兼擅楷、行、草诸体,尤工于行、楷。主旨有晋唐书风,逸兴有元明神采。在熔铸前贤,取法众美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世称“启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人书法在现代的最后代表。

  启功书风结体多取纵势,单字如玉树临风,通篇似秀林浴露。惯于藏锋而风神内敛,少用露锋以避张扬;中锋平运而端严挺拔,转圜圆笔而委婉浏丽。一笔之用而含刚柔兼济之妙,一画之下而行节律得宜之畅。精谨中有灵动之姿,端严中有和合之气。即便枯笔飞白也是润而不燥。笔墨有温良恭端之态,诚为帖学君子风度。

  帖学来源:法帖、名碑和唐人写经

  启功为清雍正帝十世孙,但早在其曾祖之世就已经不靠荫爵立家,转而投身科场。由此也成就了书香一脉。曾祖与祖父两代皆高中科第,官至翰林。

  童年启功作为致仕祖父的孤孙,在其膝下学习书画。启功后来的书法成就可说源于家学,承继正统。启功二十一岁时带艺投师于史学大师陈垣门下,得窥治学正道。辅仁校园二十年光阴,启功在传统家学基础上浸润以现代治学方法,终以渊博学识发于毫端,汩汩然有书卷雅韵,终成精严的独特书体。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启功的字虽然早就有了自己的体式,仍不懈临帖,希望再加功夫。启功的字,是在临习欧阳询、赵孟頫、柳公权、董其昌、智永等诸家基础上,“经过不断地融会贯通和独自创造”,“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风”(启功自述)。

  因为出身世家,又一直浸淫在大学者、艺术家的圈子里,启功习字的一个特点是见识高超。启功早期写字,就追求方严结体,瘦硬精神。启功的字,在近代文人、书家里,是少有的结字精严,用笔讲究。今人喜欢说启功是帖学代表,其实启功的字有三大来源:法帖、名碑和唐人写经。不过,这些向传统经验里面去寻找的,都是“师笔不师刀”。

  启功字的风貌属“清妍”一路。历史上有翰墨癖嗜的人,最后大概都会走上这条路。最著名的当为宋徽宗,有“瘦金书”传世。吴说的“游丝书”癖嗜更过,其印刷品令人以为是钢笔书就。这些书家标榜“髙蹈”,多用笔锋,号称“锋杪书”。

  “书法水平长进最快的时期”

  从1951年到1976年,国家多事,个人势难清静。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身为“右派”的启功自然是“专政对象”。生活困顿,创作自由几乎完全丧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反动分子”启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贡献,向革命组织表忠心的行动,便是为造反派抄写“大字报”。个人独处或应他人请书,便是书写毛泽东诗词。既可磨练书艺,又能回避政治风险。在那样的年代,启功不写这个,还能写什么呢?对启功个人而言,是在万念俱灰之时,无隙安顿之处,仅以书写来为自己寻找一块脱身静心之隅。意匠经营,惨淡精诚。启功在口述自传里曾回忆道,“文革”中抄大字报是他“书法水平长进最快的时期”,盖因没有负担,便能挥洒自如。出讲究的板报,更是令他有成就感——“用上等的纸抄些毛主席语录、诗词之类的,再配上些高山红日、青松翠柏的图案……每出完这样的板报,我总是把它当作艺术品欣赏一番”。

  此时的启功饱经忧患,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这个时期的启功书艺,或可真正看成精品中的淳品,屏息凝神间完成的神品。宁静而致精,朴厚而臻淳。

  这时期的启功书法,写什么语义内容已不重要,其巨大的历史价值已经不在于写什么,只要写,对当时的中国书法就具有兴灭继绝之功,启迪后世之义。在那个“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的岁月,中国当代书脉几近崩绝,启功以帖学正法录写毛泽东诗词,是中国书法在那个文化断裂年代的特殊延续方式,折射一个文化传承者的心路修行和笔路历程。

  中国当代书法史不会忘记这样的作品,因为它们记录了中国书法在那个极端特殊年代的生存历程,因而具有了标志历史的里程碑地位。这便是启功这些作品的特殊价值,不可重复、独一无二的价值。

  这些作品已经成为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史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启功不会想到,他那些随手为之的玩意儿,会以这种方式与世人相见,并成为特殊年代的活化石。

  撰稿/麦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