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014年9月9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唯一一个一等奖,颁给了窦桂梅带领的清华附小小学语文团队,她们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整个研究成果历经20余年形成,这也是解放65周年以来首次将基础教育纳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奖励范围。“主题教学”能获得这样的荣誉,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也因此,每当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时,语文科目的变化都会成为关注度最高的内容。然而,语文到底教什么?应该怎样教?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这样说。在她看来,“以文立人”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语文课就是实现“语文立人”使命的过程。
一堂绘本导读课引发的主题讨论
2014年圣诞节前夕,清华附小三年级语文教师薛晨为学生们上了一节绘本导读课,使用的是曾被改编为电影的绘本《极地特快》,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
这本书只有十来页,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原本并不相信圣诞老人。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圣诞节前夕,登上了一列开往北极的特快列车。最终男孩果真见到了传说中的小矮人和圣诞老人,并得到了圣诞老人送给他的第一个礼物——一只银铃。不过,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小男孩在满怀喜悦的返家途中,却意外地遗失了这只银铃。男孩很沮丧。但就在第二天醒来的早上,男孩又意外地重新得到了这只银铃……
与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薛晨班上的很多学生,也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课堂上,他们甚至通过各种福尔摩斯探案的技巧告诉老师,他们不仅知道而且能证明,收到的圣诞礼物都是父母送给他们的。“我妈之前一段时间频繁地去华堂,后来我收到的礼物的后面正好贴着一个华堂的标签,一猜就是她买的。”一个男生这样说。
而也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直言,礼物就是自己送的。“在与孩子探讨主题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家庭对于孩子童心与幻想的呵护,似乎做得还不够。至少未来还能做得更好。”薛晨说。
但也有极少一部分孩子,虽然也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他们却愿意选择相信,而并不去揭穿这层美好。
在这节课的结尾,当薛晨再次询问班里的学生,如果有一辆极地特快开到你的家门口,有谁愿意登上这列火车?班里多数孩子举起了手。
“我相信……我们应该相信什么?”薛晨问。“相信善良”、“相信美好”、“相信……”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心里的答案。
此时,教师在前方的屏幕上打出几个字: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我相信……
古代语文是教儿童“做人”的课
“在古代,语文课就是人生课,一门教儿童‘做人’的课。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是自然与伦理道德,情感美学与理想人格……”著名学者王开岭说。
在20多年的一线教学与实践研究中,窦桂梅发现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的语文教材以单篇教学为主,篇与篇缺乏联系,因此造成学习内容和体验的碎片化。加之老师长期受到僵化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让学生分析“这儿怎么好,那儿怎么好”的单调学习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不是上成训练课,就是上成思品课。”“语文不是学生向往的伊甸园,却成了接受训练的马戏团。”
对此,窦桂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提出了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2001年还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作了专题报告。
2003年,又在基础教育界首次正式提出“主题教学”的概念,并提出了以主题作为抓手,整合内容,实现教学结构化、序列化的设想。十几年过去,主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状况,成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流派之一。
以主题改造课堂
20余年来,窦桂梅带领语文教师团队,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整容”以及“改造”,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了“二度瘦身”,再度研发。出版细化国家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以二者为载体,形成了“情感·思辨”为主线、“体验·生成”为特征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模型。
主题教学就单篇经典文章的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都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于是,在清华附小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课文就要在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中,体会“尊重”“信赖”“诚信”“友善”等主题。并以这些主题为统领,多篇文章比较,形成群文共读。每周的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推荐、导读与分享,清华附小的推荐阅读书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走进清华附小,不仅有藏书几万册的图书馆,而且学校还有意将书籍放在学生可以随时取阅的各个角落中。阅读,已经成为清华附小的一种文化。每学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通过戏剧创作与演出、清华风物游、博物馆课程等形式获得丰富体验。
语文课,真正符合语文学习本身与儿童成长的规律,让学生high起来,是主题教学的追求之一。
以主题整合国学经典与现代作品
“我希望最终实现两座灯塔照耀儿童:一座是远处的灯塔——国学经典;一座是近处的灯塔——现代中外儿童经典作品。”窦桂梅说。
这其中,一些优秀经典绘本资源的挖掘,令很多学生、家长钦佩,也受到教育界同行的称道。窦老师亲自上的《大脚丫跳芭蕾》、《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不仅深深地留在了附小学生的心里,也影响了全国的语文教师。
绘本这种形式,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属于低龄儿童的阅读类型。“绘本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因为它不仅是对儿童打开的,也是对成人打开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遇见自己。”北师大儿童文学硕士毕业、现在清华附小三年级任教的申旭兵如是说。绘本是图文的双人舞,在对绘本的导读上,教师不仅让学生感受一个完整的故事,还会让学生留意创作者的绘画方式,比如光影的运用、冷暖色调表达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每学期,清华附小的学生除了5本必读书和10本以上选读书外,还要积累20首古诗、10首儿童诗和现代诗,10则古文以及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在清华附小的课表上,每天中午都有15分钟的吟诵习字时间,学生们伴着广播里传来的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人念诗歌辞赋的方式——吟诵,提笔练字。“不看书,每天会很别扭。”清华附小三年级(1)班学生杜晨牧说。
在每一届的新一年级家长学校,窦桂梅总要和家长们分享这样的观点:书声琅琅、朗朗乾坤。相信岁月,相信种子。让我们共同的孩子,在人生的第一课,就打下母语文化的底色。
语文主题教学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与学的研究。语文立人立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它的最终指向是‘家国情怀’、‘公民道德’、‘国际视野’……最终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使学生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窦桂梅
百年大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初小学习毛主席语录,高小学习老三篇。清华附小一年级学生第一节课学习毛主席万岁。
>1966年12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学校放假闹革命的指示,清华附小全面“停课闹革命”。
>1967年3月7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小学复课闹革命》。要求学习毛主席著作、语录、“文化大革命”的文件,批判资产阶级的教材和教学制度。同时安排小学学一些文化基础知识。
>1969年
附小一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被下放到江西鲤鱼洲农场,附小小学班(实际上就是住校班)由此产生。
>1972年6月
清华附小200号分校成立,旨在培养核研院教职工子弟,以稳定科研队伍,使在远郊的教职工无后顾之忧。
>1976年
“文革”结束。十年中很多教师在逆境中奋斗,才使附小在文革期间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待续
■ 观点
主题选择经历三个阶段
●李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如果分析窦桂梅“主题教学”中的“主题”的选择,这些年其实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基于对教科书中原生价值的尊重,而提炼出的主题。
第二个阶段,是在窦桂梅本人人生感悟以及教育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教学思想的凝练,所提炼的主题。
第三个阶段,是基于对学生生命发展可能性的无限尊重上,和儿童一起探索体现生命秘密的“主题”。
主题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邢东燕,石景山金顶街小学第二小学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模糊,课堂与学生生活脱节等问题,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主题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 百年畅想
阅读百位清华大师迎接附小百岁生日
为迎接百年校庆,清华附小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四(1)班的特色是快速阅读,他们将阅读百年清华大师传记,迎接附小百岁生日。
走近四年级(1)班语文课的课前演讲,大家会发现每一位同学都在演讲自己读的清华人物传记,同学们读书很投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纷纷表示要心有榜样,为做清华人而努力与自豪。
附小是一座书香校园,学校提倡阅读,很多班级都以阅读作为班级布置的主题,也都在搞阅读特色活动,希望带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D06/D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D06/D07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李飞 王远征
下期预告 敬请关注下期“中国现代小学百年”系列报道之1+X课程综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