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体育新闻·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体育新闻·关注
下一篇

于嘉 34岁达标国家二级运动员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在前几天的厦门马拉松赛上,于嘉跑得很轻松,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于嘉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双跑鞋和两块奖牌。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京报体育”,加盟新跑团。)

  1月5日,央视主持人于嘉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双跑鞋和两块崭新的奖牌,并且配发了一段文字:“从2013年6月直到前天厦马,一共陪了我935公里,在厦门完成了它们唯一的一次42.195公里后光荣退休。这两块崭新的奖牌,作为最好的褒奖,足以证明它们是最好的展示。P.S.离开他们的时候,还是不争气地哭了……”采写/新京报记者 田欣欣

  上道 偶然机会迷上跑步

  以前于嘉喜欢篮球,每个周五都会与球友们打上俩小时。最近两年,他从一个篮球爱好者转身成为一个跑者,甚至因为热爱这项运动卖掉了汽车,坚持跑步上班。这两年,他一共跑了14个全程马拉松,在前几天的厦门马拉松赛上,34岁的于嘉更是跑进3小时10分,跻身国家二级运动员行列。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嘉参与了同事沙桐组织的“北马迷你跑”活动,仗着自己经常打篮球的底子,他没怎么考虑就去跑了,从天安门到复兴门,一共4.2公里,于嘉跑上了瘾。自此,跑步就进入了于嘉的生活,无论是上班,还是出席一些活动,甚至是看望在医院的母亲,只要有时间,他都是用双脚丈量着两点间的距离。“无数次的路跑,让我终于发现这座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其实一直就活在我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加速 六大赛事还差两个

  于嘉的第一个马拉松是在北马完成的,那是2012年。这两年,他又接连跑完柏林、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四个马拉松赛,2015年,于嘉的目标是完成“六大马拉松赛”的另外两个——东京和伦敦。“过去两年,我几乎每天都在跑步,但很随性,因为我的工作量比较大,自己不希望跑步成为生活的额外压力,而马拉松一直是让我从浮躁中安定下来,感到惬意的归宿式自救手段。”

  “跑步是个非常诚实的项目,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必有多少回报。”于嘉认为,未来五年内,跑步在中国一定会成为第一运动,“第一它门槛比较低,第二参与的人数可以特别特别多,而且没有限制跑步一定要跑到多少米。姚明都能投身到跑步的大军当中,对于跑步事业是个推动。而且跑步容易参加,对于大众来说也都是好事。”

  ■ 于嘉随笔

  运动改变人生

  2013年1月5日,我第一次参加厦门马拉松,彼时刚刚在北京完成自己的首马,虽是背着迷你号码布跑的,没有官方成绩;但雄心壮志这玩意儿一旦被刺激起来,着实不是闹着玩儿的。

  两年前的厦马,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第一次有芯片有全程号牌有成绩证书,自此就算是踏上了痴迷马拉松的漫漫征途,一次又一次,根本停不下来,就这样跑过了2013和2014,机缘巧合,2015的第一站又是厦门。

  比起2013,这一次的厦马我心里有底不少,这之前两年已经跑过13个马拉松了。

  出发时已经鸣枪7分钟了。人满为患,更多的是以体验为目的的跑步,出起点后的前3公里,我总共用时14分44秒,一直在不停地超越别人,仍比目标成绩慢了一些,直到第四公里才开始跑出单公里4分20秒以内的训练成绩,所以多少有点儿着急。

  还记得上次跑厦马的时候,路过厦门大学,大家都互相提醒得多看看,因为这是厦门的标志性建筑。这一次路线虽然改了,但绕不开厦门大学,也无法离开厦门的那片迷人的海。海风吹起,一阵阵地让人舒适。海边的绿色植物十分养眼,也让我心情放松很多,步伐渐渐稳定,半程前后感觉非常好,没有丝毫疲劳感或者身体反应,非常兴奋,伴随着开启的悦跑圈软件里的提示音,逐渐地开始加速。

  就这样,一直到终点。我冲线了!整个过程没有抽筋,没有拉伤,没有任何不适,算得上最为成功的一次马拉松过程,完赛的时间也在3小时10分以内,我也就自然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资格。

  我是真的从32岁才开始训练马拉松,34岁获得马拉松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家里至今也无法完全理解我为何对马拉松如此投入,因为他们觉得家里从来没有出过专业级别的运动员。但我在这次厦门马拉松之后终于能替自己说上一句:不靠基因和天赋,只靠热爱和努力,一样可以做到。

  运动改变人生,这就是我和我的马拉松。

  文/于嘉(田欣欣整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