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地方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愿意放手,除了维护市场稳定之类的堂皇说辞,也与其背后夹缠不清的政商利益有关系。至少在利益的问题上,管理部门与出租车公司是一致的。
日前据媒体报道,南京市区多个区域发生多起打砸出租车、殴打司机、阻挠出租车正常运营情形。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官博“南京交通发布”称,市交通、物价等部门近期已开展调研,正在研究出租汽车租赁承包费、全天候双计费、加收长途返空费等问题,将适时启动相关法定程序。
几乎每一起出租车停运事件,都会夹杂着暴力打砸行为。某种意义上讲,打砸就是在释放行业“暴力自律”的信号。南京市此番的风波也不例外。在现有出租车营运模式屡遭诟病、消费者每每充当被损害者的背景下,此种带有明显要挟色彩的举动,危害公共安全,当然应该受到惩罚,不过,这也提醒有关各方,出租车改革不能再无限期等下去了。
据报道,多数参与停运的出租车司机提出“每月份子钱太高,光干活赚不到钱,还要倒贴钱给公司”。这样的声音并不陌生,多年以来,在很多大城市,“公司”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而几乎每一次停运事件,最终均以涨价、地方政府补贴收场,“公司”不仅没有被触动,反倒因为停运、打砸,愈加固化了利益、强化了地位。
这实在让人丧气。也表明,改革目前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并非易事。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借助出租车公司管理分散的出租车,在权力与市场之间,多了一个缓冲区;另一方面,多年来利用专营权获得暴利的出租车公司,也并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
尤其是,地方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愿意放手,除了维护市场稳定之类的堂皇说辞,也与其背后夹缠不清的政商利益有关系。也就是说,至少在利益的问题上,管理部门与出租车公司是一致的。即便其间出现冲突,而最终买单的也是公共财政与老百姓:政府给予补贴,出租车涨价。这样既非政府也非市场的异化模式,居然能够长期存在,也算是一个奇葩。
很多时候,每当发生停运事件,管理部门就表示正在调研,“将适时启动相关法定程序”,不知道,这些部门究竟调研出些什么问题,有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何时才是“适时”?
不少专家此前早已提出,打破垄断专营,是出租车改革的关键所在。而频发的停运、打砸事件也指向出租车改革的宏大命题。应该有所动作了,不然,一味敷衍,只能会诱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类似恶性事件,在耗费大量社会成本的同时,也会加剧改革的成本,愈发变得尾大不掉。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