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健康生活·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健康生活·特别报道

基层医院挂专家号容易,“下转”仍费劲(2)

2015年01月1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朝阳医院的呼吸科专家每周都要分出两个半天时间在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神经内科、中医科、心内科等专家也会定期来这里“出”诊。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上接D02版)

  医联体时间轴

  2007年9月

  北大人民医院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合作,与周边一级、二级医院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探索将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的诊疗服务标准,有机融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模式,也成为日后国内“医联体”发展的雏形和一种模板。

  2012年11月7日

  北京朝阳医院携手周边一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迈出北京市区域医联体的首步探索。

  2013年3月5日

  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中国医改下一步的重点,是建立医联体,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组成上下联动、沟通、一体化的构架。

  2013年11月

  原北京市卫生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

  2014年末

  北京市组建了30个医联体。其中,两个最大的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实现医联体网络下的居民全覆盖。

  ■ 对接

  从产科到儿科的无缝对接

  生孩子在产科,救治宝宝要到儿科;怎么能让宝宝在出生后的救治过程“无缝衔接”?朝阳区儿童(首都儿科研究所)医疗联合体特色鲜明,成立后就建立了以北京妇产医院为基地,首都儿科研究所为技术支撑的新生儿(胎儿)出生缺陷医疗中心。针对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确诊的严重先天畸形新生儿(胎儿),共同制定转诊流程,完善转运绿色通道,使治疗迅速及时、合理,并逐渐发展成为首都儿科研究所派出治疗团队到北京妇产医院开展产房外科,进一步开展胎儿外科工作。

  “现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已经很好了,妇产医院如果诊断出胎儿有缺陷,会通过合作关系到我们的门诊来咨询,然后判断是否要转运。”马丽霜回忆,5月19日是朝阳区儿童(首都儿科研究所)医疗联合体成立后,转运绿色通道首次启动并成功完成首例严重先天畸形新生儿的救治工作。

  胎儿有缺陷,对于任何家庭都是非常沉重的一个打击,家长也会很惶恐。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宝宝生出来以后会怎么治疗,会不会给宝宝留下后遗症,对宝宝以后的生活质量会不会有影响?甚至于,这个孩子还要不要?

  这些问题,产科医生不可能完全回答,家长还需要到儿科来咨询。

  “医联体可以提供一个顺畅的渠道,让家长得到很好的关怀。”马丽霜介绍,家长如果盲目地去求医,东问一句西问一句,医生的解答可能有时候也不是那么一致,就会加重惶恐。而在儿研所,家长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宝宝将会面临的情况,并理性地做出选择。多数的家长,还是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保住宝宝。

  跟家长沟通好以后,儿科就会和产科沟通:孕妇什么时候生产比较合适,这样对孕妇是安全的,对宝宝疾病的治疗也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就可以初步决定什么时候生了。

  宝宝生出来的第一时间,就会被孩子转运到儿研所,住进重症监护室,然后根据宝宝的情况,根据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再决定做不做手术,什么时机做手术是最合适的。从医生角度,是希望救治一些真正危重、复杂、疑难的患者,这样,才能把他的学识、才华、才能等,都发挥出来。三甲医院的资源,也应该是用于这样的病人,才能发挥出它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出诊医生拟为患者提供预约式服务

  纳入“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逐步增长。中心副院长王艳红介绍,中心现有140张床位,覆盖11万常住人口。2012年左右,医院的门诊量在600-800之间,近两年医院的门诊量逐步增加,日均门诊量突破1000人次,2014年,日门诊量最高达到1500人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潞河癫痫中心副主任张瑞华告诉记者,医院2013年11月癫痫中心成立,运行1年多来,中心已经可以开展进行癫痫高难度评估及一些复杂手术的开展,尤其是在宣武医院医生的帮助下完成病灶精准定位后,有些在国内领先水平的手术现在也可以进行。一些特殊手术由两家医院合作完成。张瑞华介绍,在开展医联体之前,潞河医院癫痫中心的门诊量每月在六七十人左右,现在平均的月门诊量在300-400之间。

  而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出现了同样“门庭若市”的新情况。

  但医联体“强基层”的最终目标,并非是把基层医院简单变成大医院的“分院”,而是让患者就近有序就医。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路明表示,已经注意到区域医联体出现的这些新问题,今年,将逐步将基层医院的服务模式,无论是社区医生,还是在这里坐诊的大医院专家,逐步改为“预约式”服务;如果患者出现疑难急重症,再由社区医生负责向大医院转诊。

  “也就是说,之前我们力推的预约就诊,将由大医院向基层医院、社区医院过渡,而在社区之外,本地居民到大医院就诊,多数应享受的是转诊服务,而不是直接预约大医院的专家号。”路明坦言,要实现这一转变,还需要时间,需要号源的统筹引导,医保政策的配合,以及公众就诊观念的转变。

  ■ 医联体服务信息

  朝阳医院医联体

  2012年11月7日正式成立运行,除了北京朝阳医院外,还有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朝阳区中医院以及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积水潭骨科医联体

  2014年4月27日成立骨科医联体,这也是北京市组建的首个以学科为载体的“医联体”,在该医联体模式内,初诊病人由医联体成员医院专人负责,统一向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医学科预约,复诊病人由骨科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做诊间预约。积水潭医院每天提供7个骨科专家号和7个普通号,并动态调整预约号投放量。骨科目前已与部分医院(如水利医院、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延庆县医院、武警二院)初步实现了双向转诊,截至2014年底,医院共向三家成员单位转诊会诊326人次,三家成员单位向医院转诊为92人。

  北京世纪坛医院

  医疗联合体

  于2013年年初正式成立运行。医联体共有11家医疗机构,包括1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和8家社区医疗机构,主要覆盖周边的居民区。

  友谊医院医联体

  于2013年12月份正式成立运行,合作医院包括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航空总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

  中日医院

  根据社区需求,开放神内等30个科室,每周300个专家号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