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婆媳剧古装剧,它们都去哪儿了?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碎片化”大约是2014年阅读、消费、娱乐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指征,也同样影响着2014年的电视剧行业。碎片化的接受方式,导致信息的到达和接受成为关键。因此,营销成为电视剧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大阵容、大制作、密集话题、强力营销的“剧王”频出;充满小市民趣味的婆媳剧全面退潮,中产阶级趣味的都市生活方式剧在话题、收视、网络点击上多维度共赢;故事与情节虽还有庞大的受众基础,却在人人成为发声体的环境下逐渐沉默,结构松散却能引发共鸣的情绪和情感消费却能放大其影响。《古剑奇谭》及其“小鲜肉”们的走红,“影视撬动整个IP产业链”成为业界沸腾的话题。

  争

  政策多档期少

  举例:古装偶像剧势头受阻,《华胥引》PK《云中歌》

  大剧短兵相接

  2014年大约是近年来对档期管理最多的一年——暑期档、中国梦、五个一工程,三次调控三个月,严重打乱了诸多电视剧的售卖与电视台的排播计划;而2015年开启的“一剧两星”政策,更成为诸多大投资剧目的催命符。

  为抢上“一剧四星”的末班车,国产电视剧上演了罕见的兵戎相见,私底下的小动作频繁,其中排播份额严重被限制的古装剧和高投资的大剧厮杀程度最为激烈。矛盾直接公开化并诉诸于媒体的,当属2014年5月中旬有关“《华胥引》挤掉《云中歌》档期”的匿名信息。匿名信息称,原本确定档期的《云中歌》被《华胥引》挤掉档期,并爆出诸多耸动的“内幕”,最终却是两败俱伤,这两部剧均未挤入2014年播出名单。当然,这样的竞争在2014年也属恶劣事件,更大多数电视剧是“尖子生PK”的质量与题材对决。

  据悉,2015年的暑期档将继续进行调控,而古装剧15%的播出比例也将进行严控(古装正剧不在受控之列)。根据目前的大致排播计划,一线卫视与二线卫视的古装剧指标多数已经满额,尚未播出的古装剧却数量众多,厮杀将更为激烈。近年来潮涌的古装偶像剧势头受阻,如何获得古装正剧的指标让影视公司费尽脑子各显神通。

  垄断进一步加剧

  业内多用“前店后厂”、“作坊式生产”形容电视剧行业。随着近年来影视公司的上市与资本的介入,电视剧行业也逐渐出现领军企业。根据维岭传播的数据统计,2014年,华策(克顿)、新丽、山东影视中心、长城、千乘等大制作公司都有多部电视剧收视率进入前50名,其中华策高达7部(包括克顿,不重复计算排名),新丽传媒4部(不重复计算排名),电视剧企业集中的趋势趋于明显。

  实际上,垄断在进一步加剧。卫视直接与影视公司签订打包剧集——电视剧行业在制播分离后逐渐开始新的制播联合,而这种联合极有可能催生垄断寡头的出现——批量化生产。垄断寡头的出现,有利于行业集约化生产,却也有可能出现电视剧生产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变

  进击的中产阶级

  举例:王丽萍、陈彤、李潇等编剧转投都市剧

  婆媳剧全面退潮

  资深业内人士曾经把电视剧市场划分为中国南与中国北,双方有着不一样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南方更强调年轻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北方则更强调代际伦理关系;南方剧作更偏时尚,北方剧作则偏保守。

  实际上,这种划分在2012年时尚不明显。根据统计,2012年东方卫视与北京卫视播出婆媳剧比例相当,被戏称为“婆媳台”和“家斗台”;2013年开始, 南北方出现较大区别,而在2014年,南北方的区别再度弥合,婆媳剧悄然隐退,讲述都市职场人群情感与生存困惑的电视剧大行其道。

  曾经引领家庭伦理剧风气之先的王丽萍,2014年的新作《生活启示录》讲述了都市中的一种情感类型“姐弟恋”;写过《妯娌的三国时代》的陈彤,在2014年的两部电视剧《一仆二主》和《离婚律师》,前者是都市大龄偶像剧,后者是职场情感剧;写出《当婆婆遇上妈》的李潇在2014年播出的《我爱男闺蜜》和《大丈夫》,同样远离鸡毛蒜皮的经济问题,更多将重心放在情感与精神冲突之中;并出现以《产科医生》、《妇产科医生》、《青年医生》、《金牌律师》、《离婚律师》等为代表的行业剧。

  电视剧变“年轻”了

  在业内人士袖手看来,这恰好说明生活剧领域的趣味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家庭到都市,从小市民到中产,从家斗到情感与生存,从完整叙事到片段化叙事。资深业内人士绝对敏捷也同样认可这种转变。在他看来,当代生活剧最大的特点是观众毫无障碍的代入感。前些年的家斗剧在人设和故事上走极端路线,情节冲突也日益狗血,写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犄角旮旯的经济算计,一方面腻歪重复,一方面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在都市生活中有着稳定收入和不菲消费的人群,他们的情感和生存需求却表现相对较少。

  2014年的多数都市剧,观众消费的不是情节与故事,而是情绪与生活体验;并且在创作中尽可能碎片化地展示真实的人物与生活,回避因完整而发生的各种匪夷所思的狗血。简言之,家斗剧更强调物质、人物直接的冲撞,充满着小市民的趣味;都市剧则更强调情感与生存的状态,充满中产阶级式的迷惑。而在碎片化、人人都是传播体(中产阶级掌握更大的话语权)的当下,这种情绪和情感的内容,更容易抵达个体的内心,从而形成超出剧集带来的影响力。

  王

  阵容+话题+营销=剧王

  举例:《红高粱》年度收视最高,点击量与话题度靠前

  电影大咖交电视成绩单

  移动互联的发展,“碎片化”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重要特征。如何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最快到达受众,电视剧给出的答案是“高举高打”。实际上,这种迹象在2013年已经显山露水。2013年引爆收视率、话题度、点击量的电视剧包括《小爸爸》、《辣妈正传》、《咱们结婚吧》,无不遵循此条例——名导、名演、名公司,层层加码,在拍摄之初便成为卫视、广告商、视频网站竞相追逐的目标;并在播出期多方配合叠加营销,迅速形成热点话题,成为多维度成功的“高盈利”电视剧。

  2014年,主演吴秀波、姚晨,编剧陈彤,导演杨文军,出品方耀客等多项优势资源叠加的《离婚律师》率先打出“剧王”的概念。这部在制作期间因传出主演各种不和,导致大众担心其成色的电视剧,虽然收视率并不尽如人意,却在商业、话题、品牌上获得足够的回报。

  实际上,2014年的电视剧“剧王”频出——《大丈夫》、《一仆二主》均如此;范冰冰主演并担纲制作的《武媚娘传奇》以单个卫视最高价,挤掉众多古装剧成为湖南卫视开年大剧;刘和平编剧、侯鸿亮团队担纲制作、聚齐七大影帝的《北平无战事》题材阳春白雪,却也在社交网络、点击量、收视率上取得不错成绩;莫言原著、经典电影在前、赵冬苓编剧、周迅主演、郑晓龙执导的《红高粱》则将多重优势叠加至极致,成为年度收视率最高、点击量与话题度排行前列的电视剧。

  今年剧王不在少数

  与中等阵容电视剧相比,这些电视剧因为阵容庞大,在拍摄和播出前便具备了较高的期待值;播出期间,强悍的阵容也能够营造足够多的话题点吸引足够多的关注度;巨大的期待值捆绑着出品方、艺人、播出方、商家竞相营销,话题从提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预热,足以覆盖整个播出期;营销载体从常见的传统媒体、社交网络、户外广告,到当下最流行的App软件绑定、更适用于移动端的H5页面……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电视剧买卖双方的强势与否对比并非恒定的,“剧王”毫无疑问在售卖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把阵容和制作搭建得异常漂亮的电视剧,对电视台而言能够播出是实力的象征,且招商容易,因为有充分的话题点,因此尽管价格极高,电视台却也趋之若鹜——但能够操盘这种电视剧的公司,在业内也是寥寥可数。

  2015年,这样的“剧王”仍不在少数。除了已经拍摄完成的赵薇、佟大为的《虎妈猫爸》,孙俪、郑晓龙再度联手的《芈月传》,海清与陈思成搭档的《大猫儿追爱记》,六六与海清再度搭档的《女不强大天不容》都颇具“剧王之相”。

  鲜

  IP时代小鲜肉抢滩

  举例:《古剑奇谭》李易峰被推上一线偶像男星

  偶像影视游戏联动

  2014年,网络小说版权逐渐演化出IP的概念,成为由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组成的知识产权,又成为各大影视公司和游戏行业争夺的对象。

  电影方面成功的案例不少,《致青春》、《爸爸去哪儿了》、《匆匆那年》莫不如此。而电视剧方面,《古剑奇谭》则给出了漂亮的答卷。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同名单机游戏,故事情节单薄、特技简陋、制造粗糙,曾在销售中多次悬而未决,最终却以周播剧的形式创下超高收视率,并将李易峰、陈伟霆、马天宇这多个影视圈熟脸推上一线(准一线)偶像男星的位置。

  这无疑为国产剧注入一针强心剂。多年来,电视剧作为电视台的重要收视支撑和影响最大的娱乐消费,其收益也不过来自于版权买卖+植入广告。而IP概念的推广及成功,则让诸多人看到巨大的影视影响力变现的可能性——以影视为宣传前端,以游戏为衍生产业链条,以线下实物销售作为盈利主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梦幻。

  据悉,已经有国内电商巨头与业内几十家播出机构联合,意欲打造线上(播出)线下(生产消费)的模式,将电视剧变成实物“宣传推广”的载体之一;有吸引年轻人目光可能的电视剧,背后就有无数的手游公司密切跟踪。

  在部分业内人看来,将来电视剧免费送给电视台播出也未尝不可能,就像当下的某些动画片一样--它们可以作为且仅作为产品或游戏宣传而存在。但愿这不是个梦幻。

  □梅子笑(剧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