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主题

语言与世界接轨

2015年01月1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1979年4月,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办的文献技术会议。
1986年语言界学者聚会(左起:季羡林、吕叔湘、许国璋、周有光、马学良)。
周有光为传记题写书名。

  作为“世界公民”,周有光世界主义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在《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中,早年在圣约翰大学的教育,以《汉语拼音方案》与国际接轨,晚年从世界看中国,有着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些,与他思想底色的形成,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频繁出国对外部世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世界历史、文化、宗教的认识、思考与研究及一百多年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由教育部和文改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有光受邀与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央委员吴玉章为主任,胡愈之为副主任。这个机构,就是现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前身。经过胡愈之做工作,周有光同意改行到北京来做语言文字工作。

  文改会成立之后,内部设立了第一、第二研究室。第一研究室研究拼音化,第二研究室研究汉字简化。周有光做第一研究室的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这里指的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要研究“汉语拼音方案”,就要知道世界各国文字的情况。

  为了要给中国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参考,周有光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字,并在《语文知识》杂志上不断发表研究各种不同文字类型的文章。后来编成一本小书,叫做《字母的故事》,简单地介绍字母的历史。周有光得出结论,还是拉丁字母最好。因为拉丁字母从技术角度来看,优点很多;从社会角度来看,它的社会性、流通性最强、最大。

  当时,苏联在推行否定拉丁字母的“斯拉夫字母化”,周有光等人研究汉语拼音方案时,苏联的语言学专家来劝他们不要用拉丁字母。后来,又有苏联教育部一个副部长到北京,向陈毅副总理建议采用俄文字母,“中俄联盟”。陈毅告诉他,中国要跟东南亚联系,东南亚没有人认得俄文字母,所以用拉丁字母有推广、宣传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经过三年的时间,从多方面研究之后才定下来。到了1958年,这个修正草案就在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里面通过了,后来又成立一个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这是高一级的委员会,这个审定委员会也通过了。这样才拿出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正式公布。从1958年的秋天开始,汉语拼音在小学里开始推广。

  1972年6月,有一位叫村野辰雄村的日本人来拜访周有光,他是日本三和银行的总裁。他告诉周有光,20年代,他就在日本搞罗马字运动,他退休之后准备全力以赴去搞罗马字运动,因此才来拜访。后来,日本 “日本罗马字社”的文字改革团体中终身从事罗马字运动的教授桔田广国桔,花了三年时间,把周有光的《汉字改革概论》翻译成日文了。

  让《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

  《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工作,后来发生两大问题。一个大问题,就是联合国地名国际标准化会议要求世界各国都提出罗马字拼写的地名标准。这一个机构起初是台湾地区的代表参加的,后来就改由中国大陆代表参加。中国大陆代表参加之后,就提出要用《汉语拼音方案》做标准。1977年,地名国际标准化会议就通过,这是汉语拼音走向国际的第一步。

  第二步呢,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这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有一个部门,叫TC46,TC就是技术委员会,它的研究范围是包括语言文字的。在这个委员会里面,他们要中国提出,中国的标准语用什么样的罗马字母来拼?

  1979年,周有光接到单位通知,去巴黎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在巴黎开的是预备会,随后把各国代表都集中起来,分批到华沙开正式会议。周有光准备好的稿子有两篇,一篇就是讲《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背景,第二篇是讲《汉语拼音方案》的技术特点。讲了以后,得到与会一些人的赞同。有一位告诉他,这个会就要像你这样的人来开才能解决问题。过去为中国语言的拼写法问题开了好多次会,都得不到结果,就是因为参加的人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对于汉语拼音,大家同意、会议同意、第46技术委员会也同意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标准。根据这一次的讨论,由这个TC46的秘书处去写一个文件。写好以后,下次开会再通过这个草案。与会者都说,我们没有到中国去开过会,希望下一次在中国召开。周有光当时觉得这是对的,但是不敢答应下来,就说回去向我国政府报告。

  回国报告以后,我国政府好久没有做出答复,最后同意1981年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一个草案,说明《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这个草案还要经过TC46的理事会开会通过,通过以后还要送到许多国家,经过通信投票同意后作为国际标准。

  所以在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就成为国际标准了。投票通过成为国际标准以后,这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要给它一个代码,《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的代码叫ISO7098。

  在周有光看来,“这件事从外交角度来看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是一个技术工作。从文化角度来看呢,不是一件小事情。中国要加入到国际大家庭中去,要使中国的语言文字跟外国的语言文字能够方便往来,没有一个标准的罗马字拼写法是不可能的。有了一个罗马字的拼写法,比如说,外国人要在信息网络里面找中国的出版物,只要把中国出版物的书名、人名,用汉语拼音写了,就能很快找到。所以这个《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以后,实际上是为中外文化增加了一个沟通上的桥梁。”

  到了1982年以后,中国国内人名、地名才相当普遍地采用了《汉语拼音方案》。1983年,在夏威夷召开“华语现代化”国际会议。会上,周有光介绍了《汉语拼音方案》,并说明方案已得到国际标准承认,这给与会的台湾地区代表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回去后,花了两三年时间把他们原来用的国语罗马字修改为“注音符号第二式”,这个“第二式”跟《汉语拼音方案》非常接近。这个方案放弃了字母标调法,用符号标调法,跟《汉语拼音方案》只有很小的一点区别。

  通过语言的桥梁看世界

  由于从事《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以及文字改革工作,上世纪80年代,周有光先后去香港讲学,去夏威夷参加国际会议,去美国各地旅行和讲学。并重访了纽约。早在这个时候,美国已经有几十所大学的图书馆已经通过电脑网络连接起来,用电脑检索图书资料非常方便。这使周有光大开眼界。不仅如此,周有光还在纽约监视了美国选民用电脑投票选总统。1985年的新年,周有光、张允和夫妇是在美国度过的。在此期间,他见到了连襟——汉学家傅汉思,并与其学生维克特一起吃饭。后者告诉了他《江青同志》的成书过程。

  频繁而深入的出国和对外交流,使得周有光对外部世界有了更准确的认识。而1949年前在美国以及欧洲工作、旅行的经历,又让他见证了美国和欧洲各国几十年来的飞速变化。对照中国在大跃进、“文革”等运动中生产力以及各个方面遭受的破坏,以及自己下放到宁夏五七干校的经历,周有光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语录】

  儒学现代化的原则应当包含:1、除去封建性、建立现代性:例如“君为臣纲”要改为“官为民仆”。2、除去保守性、建立创造性:例如“述而不作”要改为“述而又作”。3、除去玄虚性、建立实用性:例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这个说法难以为现代青年所接受,形式和内容都要改革。

  ……

  儒学内容要逐项研究,分为三部分:1、对现代有指导意义的,从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原理对、具体不对,改之。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要改为“天下有不是之父母”,父母有错,好言劝说。3、不合现代要求的,弃之。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儒学的现代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