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汽车周刊·年度作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汽车周刊·年度作业
下一篇

“要出人才,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

2015年01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汽车是消费者看得见的产品,而设计、制造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今自主品牌向上发展,我国的汽车后备人才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在2014年里,汽车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并落地,车企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校企合作形式日益丰富。

  职业教育正当时

  汽车职业教育在2014年有了实质性动作。去年11月初,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建的全国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该集团第一届理事会有成员单位113家,包括整车企业11家,其他类型企业16家,本科、高中职院校74家,地方汽车职教集团5家,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媒体等7家,另有3家整车企业为伙伴企业。

  车企在这一年也以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到汽车职业教育中来:北京现代大力支持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汽通用五菱承办了汽车产业与职业教育对话活动,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比亚迪汽车等与地方共建职业教育协作区。

  “定制班”也是汽车职业教育在这一年的一大特色。去年9月12日,湖南首家宝马集团“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株洲培训基地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正式启用,“宝马班”开始进入正式教学。而“博世班”、“东风日产班”等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为相应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专家表示,重视汽车职业教育,将为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端人才需求旺

  在去年11月举行的重庆市紧缺人才引进活动清华大学现场招聘会上,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抛出的60余个技术研发岗位全部要求具备博士以上学历。之前10月底,北汽集团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首次登陆韩国,而北汽每年也会在底特律举行招聘会。

  去年10月21日,“2014首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新能源汽车与人才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此前的8月份,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在江苏举行。在论坛上,车企代表都表达了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日普及,自动驾驶概念深入人心,互联网与汽车产业走向融合,普通汽车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汽车行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汽车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合资车企反哺自主品牌、自主品牌间的人才流动日趋明显。这与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极大关系:一方面是跨国车企对市场份额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自主品牌不断向上转型。

  校企合作出新招

  目前,校企合作被认为是解决汽车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既能够消除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应用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更重要的是能给大学生提供更多跨出校门的机会。2014年,校企间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形式更加丰富,途径也更为多样化。

  如在11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神龙汽车向清华大学捐赠了10辆教学用车和28台套零部件总成。北京现代则向重庆的汽车院校捐赠12辆全新胜达、ix35、朗动等热销车型和30台发动机用于教学。

  除了捐赠教学用车和教学零配件的方式,车企也联合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14年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首次邀请了汽车企业进驻,进行现场招聘。而长城汽车去年年底联合柳州高校启动首届汽车文化节,由汽车知识讲座、企业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组成。

  ■ 专家看未来

  关键词:

  创新、鼓励、宽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兼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认为,要使国内汽车人才培养有所突破,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全社会需要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我去年年末访问本田,深受感动。我们试乘试驾了不同的五辆车,每辆车的驾驶员就是这款车的总设计师,都很年轻,年龄最大的没有超过40岁。他们的企业领导对这些年轻人说,出了成绩是你们的,出了错误是我们的。”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表示:“我认为现在国内大学的汽车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光是上课、听课。上课的内容受制于各种标准化规定,教的至少是二十年前的东西。”他认为,汽车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还是在企业,在现有条件下,高校可以采用组织社团活动、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方式等方法,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的再教育成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