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免去周生贤环保部党组书记职务;陈吉宁系环保专家,曾做圆明园防渗环评
|
新京报讯 (记者金煜 许路阳)昨日下午,环保部举行干部任命大会,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被任命为环保部党组书记。据环保部官网昨晚发布消息,28日,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到环保部宣布中央决定,陈吉宁任环保部党组书记,免去周生贤环保部党组书记职务。
据了解,现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出生于1949年,已到退休年龄。
环保部官网简历显示,周生贤生于1949年12月,2005年12月任环保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8年3月任环保部部长、党组书记。
陈吉宁生于1964年2月,2006年2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2012年1月任清华大学校长。
■ 人物
环保学者开始攻坚环境治理
环境规划专家出身:
曾做圆明园防渗环评
陈吉宁身材高大,面庞白皙,戴着一副眼镜,学者范儿十足。在环保界,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环境政策、环境规划领域,陈吉宁有着很高的声誉。
他1981年求学于清华园,在获得清华学士、硕士学位后,远赴英国求学,其间转学转专业,1993年,他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的博士学位。
在帝国理工医学院,陈吉宁曾是助理研究员,1998年34岁时,他返回清华任教,先后担任环境工程系副主任、主任。
近年来,他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攻关和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曾参与辽河、滇池等重点科研项目的主持工作。
曾经与陈吉宁同在一个课题组的一位水治理专家表示,陈吉宁不光在水治理领域,在环境政策、环境规划领域也是顶级专家,其求学专业就是环境规划。该人士表示,陈吉宁在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任主任期间,清华拥有了全国高校中综合度最高的环境科学学科。
公众知晓陈吉宁是在2005年,当时还是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的他,带领团队,接手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06年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时,陈吉宁也曾作为专家协助处理污染事件,并就该事件影响评估结果向中外媒体释疑。
2008年,陈吉宁曾与宋祖英、白岩松等10人,被环保部聘为“中国环境大使”。
2012年,陈吉宁成为清华大学校长,此后在公开的环保会议上出面并不多。上一次陈吉宁在环保部出现并被媒体报道,是去年12月29日,他代表中部战略环评项目组做了环评结果汇报。
接近环保部高层的人士表示,陈吉宁无论在业务还是专业等各方面的成绩,都普遍得到认可,有着很好的口碑。
曾与陈吉宁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毅说,觉得陈吉宁的发言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从来不回避问题”,“决策比较果断”。
清华非院士校长:
曾为捍卫PX词条学生“点赞”
2006年,陈吉宁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当时的清华党委书记,就是现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
按照清华近年传统,校长一般由校内提拔。2012年,陈吉宁正式接棒顾秉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轻的清华大学校长,但因当时并非院士,曾引发舆论关于名校校长是否应为院士的讨论。
据媒体此前报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工程院院士钱易曾透露,有人希望钱易推荐陈吉宁申报院士。当时陈吉宁对钱易说,“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做校长),就不能再多考虑其他。”
在他短短3年清华校长任期内,不少教育领域的人认为,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陈吉宁任内,清华启动综合改革,成为教育综合改革领域的“两校一市”试点,并制定完成《清华大学章程》。
有着留学背景的陈吉宁,为清华增添多项国际化办学项目,包括“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
作为环境领域专家,他还参与促成美国常春藤名校耶鲁大学与清华开展环境双硕士学位项目,这是耶鲁第一次与非“常春藤盟校”开展双硕士学位项目。
“我们非常关心,是否能在这个项目里提供最好的教育质量、培养最好的学生,因为质量是教育最核心的生命力。”陈吉宁曾向新京报记者如此说。
针对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陈吉宁主持启动清华大学新百年后的首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出台清华“教改40条”,全面深化清华的教育教学改革。
去年,在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陈吉宁特别对几位捍卫PX词条的学生表示了赞许。他说,他们“体会的不只是真理的可贵,还有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我更相信,你们在课堂、在实验室、在各种大赛上,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分数和名次,还有创意创新创业的创造者精神,这种精神将伴随你们一生”。
环保部负责人:
治理环境任重道远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了国家环保管理部门之后,历经三任“掌门人”。此间伴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恶化形势日趋严峻,而环保总局虽然升格为环保部,但在面对其他部门和唯GDP至上的地方政府时显得势弱,这些“掌门人”多年来承担着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
一位接近环保部高层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环保已经过了常规污染治理的阶段,下一步的环境治理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该人士表示,无论什么出身,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有“担当”。因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很多时候需要站出来,维护环境需要很大的勇气。
王毅认为,今后五年、十年是环境治理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经济还要继续增长,那么多的污染问题没有解决,污染物又没有完全达到峰值,另一方面又要转型,的确是非常困难”。
他说,作为环保部的“掌门人”,除了本人的专业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决策能力。
他说,希望未来的环保决策上,能有更多的创新,“虽然体制上还有很多的局限,但也处在一个改革的年代,未来还有很多的机会,如果能把握住,通过创新,就可以开拓出新的天地。”
新京报记者 金煜 许路阳
■ 延展
多名“专家校长”转入政界
实际上,“专家校长”从政,在法律、科教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已有诸多先例。
经常被引用的案例是万钢,他在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到3年后,就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
而被央视《东方之子》评价为“平民法学家”的山东大学原校长徐显明,转任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原校长申长雨,转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追溯至2000年前,原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院长曹建明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直至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教育部领导中,部长袁贵仁和副部长郝平也都有大学校长的经历。在调入教育部前,袁贵仁曾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郝平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除成为部委领导外,一些高校校长也转任地方。如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陈章良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副主席,后又回京担任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西北大学原校长王忠民转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3年后,调任安康市委书记,主管一方“历练”一年后,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任副理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校长林建华之前,浙江大学已连续有3任校长“从政”,除路甬祥担任校长时就已是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外,潘云鹤卸任后成为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党组副书记。杨卫则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新京报记者 金煜 许路阳
声 音
这部法到底是不是一部违法成本高、守法成本低的法?到底能不能调动公众真正参与到环境监督和保护工作中?这两个核心问题,目前的草案看不出有根本性突破。
——2014年4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作为常委会委员,陈吉宁在会上提出上述意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